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新形勢下踐行群眾路線的思考

劉寶亞

2014年03月11日15:38  來源:重慶日報

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執政基石,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隻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推進各項政策落實的責任主體在基層,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量工作在基層,基層干部和群眾聯系更直接、更緊密,更應該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始終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打牢科學發展、執政為民的群眾基礎。

一切為了群眾,踐行立黨之旨

“一切為了群眾”,是我們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陳毅元帥說,“三大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在今天,廣大群眾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我們必須保持感恩之心對待群眾,深懷愧疚之心回報群眾,堅持不懈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服好務。

一是為群眾辦實事。“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當前,國家出台了系列普惠政策,這不是對群眾的賞賜和恩惠,而是發展成果的共享。我們一定要從廣大群眾的角度出發,高度重視民生,切實保障民生,不斷改善民生。要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出台的社會保障、基礎教育、醫療保障、就業創業、住房保障等各種惠民政策,扎實推進市委市政府實施的“22件民生實事”,認真辦好結合南岸實際每年實施的“10件重點民生實事”,讓廣大群眾有尊嚴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二是為群眾解難事。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按照應該辦、能夠辦、立即辦的要求,對私事、小事、大事“三事分流”,按群眾自治組織、村和社區、鎮街、區級部門、區委區政府、爭取市級六個層面分級負責,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三是為群眾服好務。基層不牢,地動山搖。基層干部直接面對群眾,其不良作風直接損害群眾利益,傷害群眾感情,長期蓄積必然侵蝕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我們一定要堅決糾正脫離群眾、漠視群眾、高高在上的“冷漠病”,服務意識不強、服務群眾不到位的“懶散病”,濫用公權、以權謀私、侵害群眾利益的“特權病”,著眼管理更精細、服務更直接,推進“網格+網絡”服務管理,讓基層干部直接進入網格,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

一切依靠群眾,匯聚力量之源

“一切依靠群眾”,充分體現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原理。小平同志講,隻有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調動好、發揮好,改革和發展才能始終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一是依靠群眾促改革。人民群眾的知識和經驗最豐富、最實際、最管用,聯產承包責任制、協會組織、村民監事會等都是民間的創舉、群眾的發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我們在機構改革、協同創新、金融創新、社會治理創新、探索混合制經濟等改革實踐中,都要緊緊依靠廣大群眾,將分散的、無系統的建議意見收集起來,研究轉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改革方案,再到群眾中去宣傳推進,使我們的改革措施更接地氣。

二是依靠群眾促發展。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我區緊扣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定位,在加快構建江南新城建設新格局、促進電子信息產業上台階、推動創新社會治理見實效的發展進程中,需要全區人民的廣泛參與,絕不能自導自演。要善於做群眾工作,用看得見的利益吸引群眾主動參與產業發展,用好政策號召群眾支持城市建設,用身邊的典型引導群眾勤勞致富,把全區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建設“宜居創新區、江南增長極”的發展實踐上來。

三是依靠群眾促和諧。深入推進群眾自治,既是基層民主建設的需要,也是創新社會治理的需要。要完善“兩委一室三平台”網格化服務機制,切實減輕社區工作行政負擔,讓社區干部進院入戶,聽民情、解民憂。要把群眾能辦好的事交給群眾辦,通過建立完善評議會、協調會、聽証會制度,充分依靠群眾管好家門口的事。要大力培育社區自治骨干,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引導居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從群眾中來,謀劃施政之策

“從群眾中來”,是重要的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時要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願,傾聽群眾心聲,使決策的每個環節都符合群眾利益。隻有我們的決策真正集中體現了群眾的正確意見和智慧,代表了廣大群眾的利益和要求,才能夠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一是善於問計於民。通過各種方式直接聽取群眾的建議和意見,把民意納入到決策整個過程,是降低決策成本、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措施。在工作中,各級黨委政府要深入到機關、企業、社區、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基層一線,廣泛征求不同社會主體代表對區委區政府在優化環境、調整結構、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意見建議。作決策時,在維護最大多數群眾利益的前提下,盡量照顧好不同方面群眾的意見建議,使工作推進更加主動。

二是善於問需於民。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黨員干部要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發現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最關心的事情、最迫切的需求,及時化解熱點、難點問題,滿足群眾的現實要求;要從經常性地征詢群眾對現行政策措施的意見中,了解群眾的滿意程度,調整決策思路,充實和完善決策內容,滿足群眾新的需求;要從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准確把握中,捕捉新的決策信息,以適度的超前決策,引導和開發群眾潛在的需求。

三是善於問政於民。一切正確的決策和辦法,歸根結底隻能來源於人民群眾的實踐。工作中凡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都必須請群眾建言獻策,凡是出台涉及到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都必須交給群眾討論,凡是涉及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的重大建設項目,都必須與群眾商量,把群眾的支持率作為是否上馬的依據,使我們的政策更加合民意、暖民心。

到群眾中去,夯實執政之基

“到群眾中去”,是貫徹群眾路線最重要的途徑,要求我們深入到群眾中,與實際相結合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失天下者失其民,失其民者失其心。我們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對人民有感情,真正同人民群眾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苦群眾之艱辛,甘群眾之收獲”。

一是讓干部融入群眾。毛澤東指出,“要做群眾工作,就要接近群眾、面向群眾”。解決與群眾的“距離感”問題,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讓黨員干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成為群眾中的一員。要建立完善並落實好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制度,把干部趕出機關,深入社區院壩、田間地頭、工廠車間,以話家常的方式,把黨的富民政策、和諧思想與群眾的“衣食住行用”、“油鹽醬醋茶”有機聯系起來,深入淺出,把抽象的理論轉變為形象的生活,使黨和群眾血肉相連。

二是把真情送到群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群眾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群眾心中就會有多重。解決與群眾的“人情味”問題,就要有群眾思想,能講群眾語言,會用群眾方法,善交群眾朋友,擁有群眾基礎,建立群眾感情。要搭建黨員干部與群眾“親密接觸”的平台,節假日到困難群眾家慰問,忙時與群眾一起勞動,平常與結對群眾互通電話,近距離了解群眾衣食住行,感受群眾喜怒哀樂,真情真心感動群眾,達到干群之間血濃於水,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三是把承諾兌現給群眾。俗語說,“無信不立”。如果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承諾只是“空頭支票”,老百姓就會對黨委政府失望。解決群眾“信任度”問題的關鍵在於,答應群眾的事,要件件有回音、事事得落實;作出的承諾,要按照責任制、線路圖、時間表的要求,逐一兌現,不讓群眾的合理訴求落空、熱切期盼延期。廣大干部都要帶著政策、帶著任務、帶著感情,深入到群眾中去,切實把群眾的意願反映好,把群眾的合理訴求滿足好、把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好、把對群眾的承諾兌現好,取得廣大群眾滿意的實效。

(作者單位:南岸區委)

分享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