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力求貼近實際、體現特色、注重實效,突出問題導向,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向問題叫板,讓群眾叫好。
直插“四風”根源,祛除“五化”問題。針對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單位“四風”表現更為復雜,人民群眾對整治身邊的“四風”問題更加迫切等情況,廣西把解決“四風”具體問題和解決思想根源問題結合起來,“一竿子插到底”,從根本上解決“四風”問題,提出黨員干部要祛除宗旨意識淡化、進取精神退化、工作推進虛化、履職能力弱化、生活追求奢化“五化”問題。在宗旨意識淡化方面,重點查找和解決群眾觀點不牢、群眾感情淡薄,無視群眾呼聲、不管群眾疾苦,刁難群眾,侵害群眾利益等問題。在進取精神退化方面,重點查找和解決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無所用心,因循守舊、平庸無為,不負責任、不敢擔當,紀律鬆懈、自由散漫等問題。在工作推進虛化方面,重點查找和解決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熱衷表面文章、花拳繡腿,工作漂浮、落實不力,虛報浮夸、欺上瞞下等問題。在履職能力弱化方面,重點查找和解決崗位業務不精、本領不強、服務群眾和群眾工作水平不高、解決問題辦法不多等問題。在生活追求奢化方面,重點查找和解決艱苦奮斗精神缺失、向往享樂奢華,講究排場、鋪張浪費,情趣低俗、玩心過重,弄權貪腐、謀取私利等問題。
從群眾切身利益抓起,破解“五難”問題。針對第二批教育活動單位直接面對廣大基層群眾,群眾期望值更高,要求更具體,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等特點,廣西對干部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和研究,概括為“五難”問題,即群眾辦事難、政策落地難、民生保障難、權益維護難、基層強化難。要求集中火力打“殲滅戰”,攻克“五難”。一是破解群眾辦事難,下決心解決一些部門單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折騰群眾、辦事拖拉、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群眾不給好處、不托關系就難辦成事等問題﹔讓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二是破解政策落地難,堅決糾正一些部門在落實政策上“慢半拍、打折扣”,縮水走樣,機械執行,死板操作,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甚至截留政策、拒不執行,形成“中梗阻”,致使政策落空,好事辦不好等問題﹔把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特別是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三是破解民生保障難,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決群眾在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四是破解權益維護難,著力解決一些部門和個人不依法行政、不公正執法,損害群眾合法權益,以及群眾訴求表達渠道不暢,權益保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切實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五是破解基層強化難,努力解決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凝聚力戰斗力不強,黨組織覆蓋不寬、流動黨員管理脫節、基層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進一步強化基層組織,健全基層服務保障體系,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創新活動載體,開展“走進群眾、改進服務、解決難題”主題實踐活動。走進群眾,要求堅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黨員領導干部聯系群眾的制度,積極探索創新新形勢下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有效途徑,通過形式多樣、務實管用的載體,推動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問效於民,使聯系群眾覆蓋廣、渠道暢、常態化。改進服務,要求對照群眾意見,立足崗位職責,查找工作差距,明確改進方向,制定具體措施,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入手,著力改進服務態度、改進服務方式、改進服務流程、改進服務管理,努力做到主動服務、貼近服務、便捷服務、陽光服務。解決難題,要求對本地區、本單位“群眾辦事難、政策落地難、民生保障難、權益維護難、基層強化難”等群眾關切的難題進行全面排查摸底,准確把握群眾所想、所盼、所需,突出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一批事關群眾合理訴求的問題、解決一批事關增進人民福祉的問題,解決一批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問題,解決一批事關鞏固基層基礎的問題。
目前,廣西14個市都先后啟動了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由省級領導擔任組長的9個自治區督導組,分別赴市縣督導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形成了新的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