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遼寧堅持信訪工作的群眾路線 集中排查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典型信訪案件

 

2014年03月05日16:1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解民憂、護民利——讓信訪工作與教育實踐活動相融

2013年7月,遼寧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俊蓮要求省紀委、監察廳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既要完成“規定動作”,又要做好“自選動作”,活動的重要內容就是利用好送到家門口的信訪資源為民辦實事。隨后,省紀委、監察廳決定在全省紀檢監察系統開展“解民憂、護民利”活動的“自選動作”。

2013年8月6日,省紀委、監察廳制定下發《遼寧省紀檢監察系統集中排查解決一批損害群眾利益的典型信訪案件實施方案》,明確2013年8月至12月,全省紀檢監察系統利用5個月的時間,將集中排查解決一批損害群眾利益的典型信訪案件,並以此作為開展“解民憂、護民利”活動的主要內容納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中,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並進行了系統設計和精心組織。

據遼寧省紀委有關部門統計,在此5個月間,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排查出損害群眾利益信訪舉報1120件,這些信訪舉報既為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解決典型信訪問題找准了工作方向,又實現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解決群眾利益的緊密結合。

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勢頭,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2014年2月25日,遼寧省紀委、監察廳抓住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全面啟動這一契機,再次召開集中排查解決第二批損害群眾利益典型信訪案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啟動開展排查解決第二批損害群眾利益典型信訪案件工作。

辦實事、辦好事——讓信訪工作與群眾利益相連

為廣大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是遼寧省紀委、監察廳集中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典型信訪案件的目的和初衷。在這次活動中,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高度重視,緊密結合紀檢監察機關業務實際,充分發揮紀檢監察信訪舉報部門與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實行定領導、定專人、定措施、定時限、定質量,以及包調查、包處理、包穩控等具體措施,及時排查、有效處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針對村干部貪污集體財產,侵佔、套取、揮霍糧食直補款、扶貧款、救災款問題﹔落實惠農政策和使用管理惠農資金方面損害農民利益問題﹔征地拆遷中損害群眾利益問題﹔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腐敗問題﹔行政審批、執法部門和窗口服務單位吃拿卡要問題等五個方面進行重點排查和集中處理。截至2013年12月,省紀委共交辦典型信訪案件125件,已結案110件,結案率達88%。全省14個市紀委按照擬立案、初核、暫存、留存、了結五種方式,分別針對1120個信訪問題提出了處理意見,篩選出典型信訪案件358件,組織力量進行集中辦理,為人民群眾共挽回經濟損失3299萬元。

嚴查處、嚴懲治——讓信訪工作與查辦案件相系

信訪問題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有些也與其背后的腐敗問題緊密聯系,腐敗問題不根除,信訪問題也無法從根本上得以解決。為此,遼寧省紀委、監察廳明確提出:僅有高質量的案件線索還不夠,還要有高質量的核查﹔僅有高質量的核查還不夠,還要有高質量的處理。要求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嚴肅執紀監督、深查信訪問題背后的腐敗問題,並將此作為紀檢監察機關突出主業、回歸本位的崗位練兵。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採取領導包案、聯合辦案、下查一級、異地辦案、加強督辦等措施,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開展案件查辦工作,不僅調查信訪舉報反映的直接可以看得到的問題,還深挖損害群眾利益信訪舉報背后的腐敗問題。據統計,在省紀委交辦的125件典型信訪案件中,共對128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全省14個市紀委認真查辦209件反映屬實或部分屬實的信訪案件,共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26人,移送司法機關48人。同時,堅持查辦案件和息訪工作相結合,對277件信訪積案進行了息訪,息訪率達到77.4%。對一些結案未息訪的案件重新組織調查,將調查處理結果向舉報人認真進行答復和解釋,耐心細致地做好教育疏導工作,得到了群眾的擁護,使很多實際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張江射 林森 記者 關兆忱)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