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省委外宣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司法廳、省人社廳、省環保廳、省農業廳四部門負責人向媒體通報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省司法廳:“六大行動”推動法治陝西建設
副廳長田萍介紹說,省司法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結合實際開展司法行政系統“六大行動”,力求整改出實效。一是推進“法治陝西建設行動”,完成了《法治陝西建設綱要》(送審稿)。二是推進“千所萬人抓化解、力促三秦大和諧行動”,去年著力健全基層調解組織,開展多層次培訓,共調解矛盾糾紛13萬余件。三是推進“特殊人群幫扶雨露行動”,加強對服刑人員、強制戒毒人員、刑釋人員、社區矯正人員等7類特殊人群的幫扶、教育和管理。四是推進“法律服務惠民行動”,利用“12348”信息管理平台,努力打造“城市半小時、農村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持續開展“百處萬件”公証法律援助和司法鑒定援助等活動,全面提高法律服務質量和社會滿意度。五是推進“監所管理規范化提升行動”,全省監獄、強制戒毒所連續58個月“零脫逃”,創歷史最高水平。六是推進“勇創新、敢擔當、爭一流行動”,全面推進司法行政工作大發展、大提升。
省人社廳:回應群眾期盼解決實際問題
省人社廳副廳長劉會民介紹說,該廳目前已對教育實踐活動期間征集到的30多條意見建議,制定出台了相關政策﹔對群眾反映的對人社部門業務不夠了解、求職成本高、異地就醫結算難、一些群體養老金待遇偏低等問題,及時編印了《圖解人社》,方便群眾辦事﹔向低保家庭當年畢業大學生給予每人1000元一次性求職補貼﹔加快異地就醫結算工作實施步伐,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全部實現聯網對接﹔建立了農村“八大員”等15個特殊群體養老金待遇隨企業退休人員同步調整機制﹔針對社會關注度高的公務員招考工作,及時改革公務員考錄面試工作,重點加大了交流外派考官力度,對省直垂直系統的考錄面試由往年各垂直系統主管部門自己組織改為省公務員局統一組織,確保面試工作在陽光下運行。
省環保廳:完成淘汰、搬遷、大氣污染治理等166個項目
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孝廉介紹說,針對去年以來連續發生的嚴重霧霾污染,省環保廳及時制定治污降霾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出台《陝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並成立專項檢查組對關中6市2區應對霧霾天氣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突查暗訪。2013年完成了淘汰、搬遷、大氣污染治理等16類166個項目,關中地區共淘汰火電機組23.8萬千瓦、水泥212萬噸、造紙35.95萬噸,關停涉氣企業122家,搬遷重污染企業6家﹔累計拆除燃煤鍋爐1250台,淘汰“黃標車”約8.73萬輛。積極推進污染減排工作,去年納入國家考核的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全面完成。李孝廉表示,在全面推進群眾關心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時,省環保廳還全面推進以“一河兩江”為重點的污染治理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通過推進43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縣(區)建設,建成一批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持續改善農村環境。
省農業廳:抓好農產品的“生產”和“監管”環節
省農業廳副廳長楊效宏介紹說,省農業廳目前正在組織農機、種子、肥料、飼料、農藥、獸藥,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社會關注度高的行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誠信聯盟,加大對失信、缺德行為的查處曝光力度。楊效宏表示,省農業廳將把群眾最關注、最敏感和最易復發的問題作為重點,加大督查力度,實行點面對接,包干整改。特別是要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切實抓好農產品“生產”和“監管”兩個重要環節,健全農產品檢測和管理工作機構﹔建立農產品安全生產的預警機制﹔通過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活動,逐步形成農產品安全生產的社會化環境﹔加強對農產品規模化企業內部的管控力度,從源頭解決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加強對違紀、違法產生安全問題的地方、區域和監管人員的責任追究,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記者 李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