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北部新區禮嘉街道讓社區干部騰出更多時間服務群眾

服務窗口前移 干部“下沉”社區

記者 何清平

2014年02月20日09:22  來源:重慶日報

  2月19日,北部新區禮嘉街道的服務人員在白馬社區辦公,為居民帶來便捷。記者 羅斌 攝

  “服務大廳搬進社區,確實讓我們辦事‘撇脫’多了。”2月19日,北部新區禮嘉街道白馬社區,82歲的白禮富兩分鐘就辦完了指紋驗証手續,“原來得坐公交車去街道辦,一來一回起碼折騰一個小時,現在我走過來不到5分鐘。”

  從2013年11月起,禮嘉街道試點將街道服務大廳中的民政、養老保險、醫保、就業等窗口的4名業務人員下沉到社區辦公。禮嘉街道黨工委書記喻宗華說,服務窗口前移,干部“下沉”社區,方便群眾辦事,也讓社區干部騰出更多時間服務群眾。

  22項事務從社區剝離

  在全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社區干部疲於應對繁雜的行政事務,沒有足夠精力服務群眾的問題,進入決策層視野。隨著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啟動,面對如何更好服務群眾的課題,禮嘉街道將“破題”切入口盯准了社區減負。

  “我們對社區承擔的事務進行了梳理調查,發現項目多達126項。”喻宗華表示,街道黨工委對這些項目進行逐項破解分類、清理規范,根據凡是街道與社區工作重疊的,原則上由街道承擔,最終將街道服務大廳的民政、養老保險、醫保、就業等4個窗口設到白馬社區,明確轄區居民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登記辦理就失業登記証、受理申辦殘疾証等22項事務,由街道工作人員“蹲點”服務窗口接件辦理,徹底從社區事務中剝離。

  “我現在一周有4天在這裡上班。”服務大廳人員王培榮,原本的崗位是在街道就業辦,負責就失業登記証辦理、年審及失業金申請等工作。“原來辦事程序是‘社區干部接件—材料初審—送街道審核—從街道取件—社區返回居民’,遇到資料不完善的情況,還要通過社區干部,再通知申辦人進行完善,費時費神。”

  而今,他的工作與群眾面對面,能直接辦理的,在服務大廳當場辦理。需要上級部門審批的材料,在周五才返回街道辦集中處理,一般情況下,不能當場辦結的各類証件承諾在10個工作日內辦結。王培榮說:“現在的事情繁雜一些了,但效率也較以前高多了。”

  減負后,社區干部須入戶訪民情

  群眾辦事方便了,社區干部也減負了,但社區干部並沒有閑著。

  “原來這些事務都要通過社區辦理。”白馬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鄭佳佳說,有些不通過社區辦理的事務,大家也習慣性地到社區咨詢,“現在好了,服務大廳的工作人員直接就處理了。”

  如今,白馬社區13位工作人員把重心放到了進家入戶訪民情上,全社區36棟樓,“每個社區干部‘承包’兩三棟樓,把所有情況摸透。”喻宗華說,如果社區干部再對突發情況一無所知,就會被追責。

  近3個月的服務窗口進社區試點,群眾反響較好。禮嘉“一個街道兩個服務大廳”的架構也逐步理順。街道服務大廳照常上班,轄區的企業單位和其他居民仍可選擇到街道辦事。

  喻宗華說,下一步的重點,是進一步探索社區減負的有效路徑。“一方面,不涉及體制機制層面的事務,該社區承擔的還是要做好。”而另一方面,涉及體制機制層面的問題,則加快破解力度,將權限交給社區。如居民申請低保,本身是個人申請、社區調查、街道批准、再上報管委會,“這種事務社區最了解情況,街道及上級部門都不清楚。”為此,喻宗華表示,將加強與上級部門的協調溝通,把決定權交給社區,街道及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即可。

分享到:
(責編:秦華、趙晶)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