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堅持收尾不收場,繼續緊盯機關作風頑疾和損害群眾環境權益行為兩方面突出問題,持續用力深化整改,進一步推進專項整治和建章立制工作,在堅持不懈中鞏固和擴大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深化部機關作風問題集中整治。繼續緊盯文山會海、檢查評比過多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堅決把文件數量減下來,2013年發文降幅達34%,在此基礎上2014年計劃再核減26%,部機關各部門隻保留1種業務簡報。堅決把會議活動控制住,2013年清理慶典、研討會、論壇20余個,部機關因公出國(境)團組同比減少14.5%,實際召開會議比計劃減少33.3%﹔2014年機關部門的三類會議、四類會議和重大活動,計劃比2013年分別再減少30%、27%和35%,除全國環保工作會議外,其他全國性會議原則上採用視頻形式召開。堅決把檢查評比統籌好,加大部領導帶隊調研、檢查工作統籌協調力度,綜合調度機關部門及派出機構檢查活動,未列入計劃的工作檢查不得開展﹔明確除國務院保留的5個項目外,一律不再新增評比達標表彰項目。
深化環境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圍繞改善空氣質量,報請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提出22項配套政策措施。從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持續開展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專項督查,對全國近40個重點城市,每月開展一次拉網式督查,每月對問題企業進行一次“回頭看”,每月召開一次新聞通氣會。截至目前,共檢查企業403家,發現問題企業199家,對65家企業進行“回頭看”,對43家企業挂牌督辦,對3個省區、3家企業集團和6個城市實行環評限批,對27名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對18家企業予以罰款,向公安機關移送近300起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開展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暗訪,共排查79個縣區246家企業,發現問題企業147家,將13家未完全整改到位企業列入挂牌督辦,有效遏制空氣質量惡化勢頭。圍繞保障群眾環境權益,開展環保專項行動,集中檢查整治重金屬冶煉、鉛蓄電池、皮革鞣制、電鍍、醫藥等行業環境污染問題,全國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83萬余人次,檢查企業71萬余家,查處環境違法問題6499件,挂牌督辦1523件﹔開展華北地下水污染專項檢查,共檢查涉水排污企業2.59萬家,查處違法排污行為558件﹔開展環境安全大檢查,共檢查企業10萬余家,發現重大環境風險隱患3700多個,整改3600多個,挂牌督辦230多個,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
深入整改難點熱點問題。針對環評重審批輕監管、分類管理不完善問題,2013年11月以來,下放25項環評審批權限,調整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和登記表編制范圍,簡化減少環評審批項目,降低企業成本。針對環境執法不規范問題,去年四季度以來,會同駐部紀檢組監察局在10個省區市集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截至目前,累計抽查污染源現場監察記錄6327份,發現問題5531個,糾正4290個,解決了一批環境監察問題。針對社會關注的京沈客運專線建設環評問題,主動召開座談會、聽証會聽取群眾意見,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調整終點站設置,倒逼建設單位強化隔聲降噪措施,化解社會矛盾,保障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順利進行。近期,針對基層單位反映的具體事項,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調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徹底解決6個單位遺留的“老大難”問題。針對格林美(武漢)公司因地方規劃等原因不能享受國家扶持政策問題,派出工作組現場調研,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將其列入國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基金補貼名錄,並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營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針對公眾參與需要,設立部新聞發布廳,完善環境新聞例行發布制度,主動回應公眾關切。
深入推進建章立制工作。以建立健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和反“四風”制度機制為重點,下大力氣持續推進制度建設。目前,已制定和完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方案》、《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等38項制度﹔正在制定完善部黨組工作規則、部工作規則、部權力運行監控機制、貫徹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實施細則、推進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指導意見等47項制度﹔下一步將抓緊制定部人事工作監督辦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業務考核工作管理辦法等7項制度,努力形成務實管用、嚴密完備、配套銜接的規章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