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走親,基層連心,最近,一批批深入田間地頭、車間廠房的嘉善黨員干部成為水鄉的一抹靚麗春色。“今年的‘走親連心’不僅是嘉善的優良傳統,更是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熱身曲。”嘉善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開門問計、基層走親是嘉善連續多年雷打不動的“規定動作”,今年,嘉善按照“走訪不漏戶、戶戶見干部”的要求創新開展“走親連心”活動,組織各級干部走進基層、走進企業、走進群眾,訪民情、解民憂、惠民生。
走的是群眾親,連的是百姓心,如何不讓“走親”成為新形式主義,嘉善把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作為“走親連心”活動的出發點。
“一定要幫我把兩袋米糊片交給吳委員,這是我的一片心意!”春節前,魏塘街道智果村村民75歲的陳光忠多次來到魏塘街道,要把他親手制作的兩袋米糊片送到街道黨委委員吳舒羽的手中,雖然工作人員多次婉拒,但老陳一定要委托工作人員轉交到吳舒羽手中。
原來,老陳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廣播”,由於歷史原因等多種客觀因素,老陳不符合養老保險政策,可隨著年齡增大,老陳身體每況愈下,每年的醫藥費成為他的極大負擔。在“走親”中,吳舒羽成了他的新“親戚”。了解情況后,吳舒羽多次為老陳的事情奔走,並通過聯系幫困慰問、臨時救濟等途徑,幫助老陳爭取到了一筆關懷補助,緩解了他的經濟壓力。2013年,隨著省社保政策的擴面,老陳有了政策依據,考慮到他年老行動不便,吳舒羽“包干”了陳光忠的養老保險辦理工作,並多次與相關業務單位協調溝通,終於幫他納入了社保。
2014年春節前,陳光忠領到了第一筆養老金,他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魏塘街道相關部門和吳舒羽表示感謝。“這是群眾對我們的信任,也是對我們今后工作最大的激勵。”吳舒羽說,陳光忠送的米糊片他沒舍得動一下,他要以此為動力,更好地服務群眾。
在“走親”中調查研究、了解實情,在“走親”中破解難題、回應民需,在“走親”中加快轉型、推動發展,嘉善把“走親”當作轉變作風的抓手,更作為推動工作的利器。
“原來‘五水共治’和我們有這麼大關系。”聽了前來“走親”的鎮治水辦干部金世耿的反復講解,嘉善縣西塘鎮星建村養殖戶張繼華拍起了胸脯,他說,要管好自家的一畝三分田,全力支持“五水共治”。他還主動要求承擔清理河道的任務。
而精迪敏移動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樣在“走親”干部的幫助下破解了難題。看著出口處的高壓電杆被移走,該公司負責人馬鵲對項目在今年一季度竣工開園充滿信心。這個總投資1.8億美元的電子信息產業巨無霸項目,對嘉善整個新興電子產業的提升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去年末,即將竣工的精迪敏一期項目准備在長江路開設正式出入口時發現,開設出入口的地方有一根高壓電杆影響了施工。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開展“服務千企,情系萬家”“走親”活動中了解情況后,立即與供電部門取得聯系,供電部門隨即對現場進行實地踏勘,並在今年1月底前完成了高壓電杆移位。
“再小的問題也要馬上解決。”負責“走親”的開發區企管中心負責人鄭金娣說,“對於工業條線的人來說,客商不是客,而是我們的親人,隻有真正沉下心為他們服務,才能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推動轉型升級。”
帶著感情下去,帶著答案上來。在前期摸排共性難題的基礎上,嘉善縣各級干部帶著解決方案走下去,為基層出實招、辦實事。
浙江省愛迪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去年剛剛上規的企業,雖然發展勢頭較好,但資金難、轉貸難讓企業老總封華強頭疼不已。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嘉善縣經信局的工作人員為企業帶來了新年“紅包”——轉貸基金。據了解,為了解決企業信貸到期資金周轉難問題,嘉善縣專門建立中小企業應急轉貸基金,解決了企業臨時性資金周轉困難,今年在“走親”中已幫助企業轉貸1.6億元。
據了解,“走親連心”活動有效助推了嘉善各項工作的“開門紅”。數據顯示,今年1月嘉善縣新批工業生產性投資項目23個,計劃總投資18.45億元。完成合同外資1.7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5.88%和1824%﹔引進縣外內資,實到內資7.39億元,同比增長19.63%。(劉文書 張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