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青海省林業廳:把整改落實到 興林富民的舉措之中

 

2014年02月17日15:37  來源:青海日報

種樹是項技術活兒,不同的海拔、土壤、氣象情況下適合種什麼樹種,這些都是學問。然而一直以來,青海各地種樹憑的都是經驗,或是靠領導“想當然”指導……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樹木成活率不高,浪費了大量人力和資金。

去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后,省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黨曉勇在基層調研時,基層干部和護林員就向他反映了這個問題,黨曉勇意識到,這個問題雖然不新鮮,但如果不解決,也會有很多后患。回到廳裡后,黨曉勇召集有關處室同志和相關專家,征求解決問題辦法。大家提出,應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出台一部“青海種樹標准”,這樣可以讓基層的執行者少走彎路。經過幾個月的調研、論証,到去年年底,青海地區造林標准出台,這樣一來,什麼樣的地域條件應該種什麼樹翻開冊子就一目了然,不用每個地方再一批批地試種,這必將節約大量人力和資金。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省林業廳在中央和省委的統一部署下,始終聚焦“四風”查擺問題,突出制度建設與領導班子建設。《造林標准》、《青海省林業產業發展意見》、《集體林權流轉管理辦法(試行)》、《集體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等,推動了林改工作深入開展。同時,通過在“廢、改、立”上下功夫,形成了支撐林業生態建設的制度體系,加強和改進了廳機關工作作風建設,提升了工作效能。

制度的完善和工作效能的提升必將推動工作進一步向前。去年我省重點區域綠化取得明顯成效,創造了當年征地、當年設計、當年造林、當年見效的奇跡。由於突出了“地增綠、民增收、林增效”,即以城鎮、鄉村等人口集聚區域為重點,採取高標准造林模式,大幅度提高造林標准,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74萬畝、綠化村庄200個,群眾切身感受到了生態改善的成果。此外,林木種苗生產、花卉培育、特色經濟林、森林生態旅游和林下經濟產業“五大基地”建設加速推進,枸杞、沙棘、種苗、花卉、森林生態旅游和林下種養“六大支柱產業”逐步壯大。另外,省林業廳緊緊圍繞四大生態區位,強化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建立了以東部沙棘、西部枸杞、湟水流域核桃為重點,大力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的林業產業體系長效機制。

2013年,省林業廳在興林富民實踐中共獲各項榮譽70多項,爭取資金23.43億元,增長17.74%,創歷史新高。(記者/辛 勤)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