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金怡順:增強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自覺

2014年02月15日09:42  來源:光明日報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人民群眾有許多新要求、新期待。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順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發揮黨的政治優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理論是實踐的先導,隻有理論自覺才能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自覺。要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長期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必須在思想理論上深化其對群眾路線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自覺。

堅持一切為了群眾,對人民負責,這是群眾路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黨的宗旨。從根本上說,黨的宗旨就是解決立黨為誰、執政為誰的問題。隻有解決了“為了誰”的問題,才能夠正確解決“怎樣為”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應當對人民的利益負責,為人民的利益服務,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就領導干部而言,對人民的利益負責,最關鍵的是要擺正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視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使個人利益自覺服從和服務於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我們黨的干部的利益,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們黨的干部分布在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扎根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人民的公仆”和“人民的勤務員”,我們黨是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者和實踐者。反之,黨員干部如果漠視人民群眾利益,以個人利益、少數群體利益至上,人民群眾就不會把黨員干部當作自己的代表。這樣,處理黨群關系的立場就會發生根本性變化,黨的宗旨就會被拋棄,實際工作中也就談不上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了。

堅定地相信和依靠群眾,這是實行群眾路線的力量所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成就黨的事業的依靠力量。我們常常把人民群眾稱作“真正的英雄”,傳達的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隻有堅定地相信和依靠群眾,黨才會有力量,黨的事業才會興旺發達、邁向成功﹔也才算抓住了做好一切工作、成就一切事業的關鍵。現階段,黨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要破解發展難題,實現改革攻堅,順利爬坡過坎,必須更加緊密地依靠人民群眾,從人民群眾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離開了人民群眾,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對黨員干部而言,在實際工作中,要放下架子,問需於民、問政於民、問計於民,拜人民群眾為師﹔要善於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群眾的創造性,及時總結和推廣群眾創造的經驗﹔要對群眾常懷敬畏之心,尊重群眾的需求、認識、參與和創造,尊重群眾的監督。

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這是實行群眾路線的基礎,體現了黨的優良作風。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最基本的要求。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本來就是一體的,一旦和人民群眾隔了心,就會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就會動搖執政的根基。沒有在日常工作中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群眾路線就難以實行下去。現階段,部分黨員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就是和人民群眾離心離德之舉,是脫離群眾、背離黨的群眾路線的突出表現,應當引起高度重視,認真加以克服。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使自己和人民群眾“不隔心”,就必須做到為官清廉、清正,為政清明﹔就必須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要以平等的態度、相同的立場和群眾打成一片﹔就必須真心實意與群眾商量辦事,用群眾能夠接受的態度和方式宣傳政策、處理矛盾,贏得群眾最大限度的信任﹔就必須把人民群眾當作一面“鏡子”,敢於面對、認真面對、時常面對,照出自己的差距,擺正自己的位置,撣去身上的灰塵,扎實改進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

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實行群眾路線的工作途徑,體現了黨的思想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實事求是”在我們工作路線中的集中反映。它要求我們在制定政策和決策時,要充分尊重和反映群眾的實踐和願望,把群眾的實踐和願望作為根本依據,以確保政策和決策的正確性。從群眾中來,就是要時刻關注群眾生產、生活、利益、經驗和訴求,從而獲得制定政策、作出決策的依據。到群眾中去,就是要把政策和決策放到群眾的實踐中去檢驗,對了的就堅持,不足的就完善,錯了的就糾正,出現新問題就及時總結、抓緊解決。因此,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絕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流程,也是我們黨依法執政、民主執政和科學執政的保証。改革攻堅階段,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黨員干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最切要的就是要深入群眾,帶著深厚的感情關心群眾,特別要關心困難群眾的疾苦,及時把握群眾思想和生活實際,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對群眾提出和反映的各方面問題,要擺上議事日程,滿腔熱情地對待和處理,不斷回應、引導、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各級黨的主要領導干部要常到群眾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最多、矛盾最集中、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努力排憂解難、化解矛盾、打開局面,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