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王正宇:開展批評一小步 思想建設一大步

王正宇

2014年02月14日14:22  來源:新華日報

召開好高質量的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這一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標志性成果。黨員干部反映,這樣的民主生活會真正觸動了思想、觸及了靈魂,受到的教育和震撼終身難忘。應該說,從我們黨的建設發展歷史來看,從我們黨的民主進程來看,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專題民主生活會所形成的一整套做法,都是系統、務實、可行的,應當認真總結和弘揚。

批評難、難批評,是存在於我們黨內政治生活的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問題的症結在於,我們黨內相當多的同志缺少黨內政治生活的歷練,幾乎不懂得批評、不會開展批評。問題的症結還在於,我們黨內的政治生活較長時期不太正常,一種情況是,自我批評變成自我表揚,互相批評變成互相捧場﹔另一種情況是,批評上級怕被穿小鞋,批評同級怕搞不好關系將來難以共事,批評下級怕丟失選票。因此,以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也經常形同虛設。

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以反對“四風”、服務群眾為重點,召開好高質量的專題民主生活會,是這一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和關鍵舉措。對召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中央有非常明確的要求,有具體詳細的設計,有若干規定性動作:會前的准備工作,會中的節奏把握,會后的整改落實等等,形成了一個嚴肅完整、規范周密的系統體系。一系列嚴格明確的部署安排,既整齊規范、又邏輯嚴謹、且易於操作,是在總結我們黨內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的,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展積極有效的黨內思想斗爭的必要遵循。它既是開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探索,又為今后黨內的政治生活正確開展積累了極其寶貴的經驗。

廣泛聽取意見、找准問題,是召開高質量民主生活會的重要前提。專題民主生活會不是評功擺好的場所,不是歌功頌德的平台,它是揭短亮丑的思想交鋒,是找不足、找差距的制度性安排。聚焦“四風”,把問題找准、找真、找像、找實,一定要把工夫用在開門聽取意見上。多渠道、多角度地廣泛聽取意見,真心實意地改進作風,就能聽到來自人民群眾的真實意見。虛晃一槍、表面文章,隻能適得其反。正由於廣開了言路、多渠道地聽取了意見和批評,找准了病症和病因,專題民主生活會才能有的放矢,開展批評才有了靶子。

個別談心、會議提出,是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的重要基礎。有的同志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會前溝通過了,問題解決了,何必再拿到會上來呢?是否有形式主義之嫌?這些同志並不了解,個別談心、會議提出,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把問題擺上桌面的重要基礎,也是思想交流、達成共識、增進團結、促進工作的必要前提。真正將“四個必談”、“四個重點談”的要求落到了實處,真正談深了、談透了、談開了,民主生活會的質量也就有了可靠保証。因此,它不但不是形式的簡單重復,而是重要的方式方法。還需要指出的是,個別談心,是兩個人之間的私下交流溝通,這種交流是一對一的交流,是甲和乙之間的雙向交流,它對於消除隔閡、統一思想絕對是必須的。但是,一旦到了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上公開提出,情形就發生了變化。這樣的批評就變成立體的、群體的、全方位的,這就放大了批評的效應。

坦誠相見、直奔主題,一針見血、切中要害,是這次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的一大特點。如果說聽取意見查擺問題,採取的都是背靠背的方式的話,那麼,個別談心、會上提出則是面對面的互相批評。採取背靠背的方式,雖然也聽到了批評意見,但畢竟來得間接,相比較而言,面對面開展批評的方式,當面鑼當面敲,更加有利於紅紅臉、出出汗、治治病,更加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它是對領導班子成員的黨性鍛煉和精神洗禮。在開展批評的時候,大家能夠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堅持出以公心、與人為善、以誠相待、互相幫助,也正因如此,許多班子的民主生活會開得都很成功:思想見面了、問題解決了、黨內民主發揚了、團結增強了。

主要領導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這次專題民主生活會的另一特點。領導同志的表率作用發揮情況如何,決定了民主生活會質量。對此,上級有嚴格規定、督導組有嚴肅要求,領導班子的主要負責人都能夠自覺地將自己擺進去,在聽取意見、查擺問題、談心談話、自我剖析、開展批評、整改落實等方面,自覺地樹好樣子帶好頭,對個人和班子存在的缺點問題,不回避、不敷衍、不推諉,使得專題民主生活會從准備到召開,再到會后的整改,都能環環緊扣、張弛有度,嚴肅認真,收到了應有的效果。

民主生活會上領導干部作出的表態,既能看出態度又能看出胸懷。對領導干部來說,平時聽得較多的是表揚話、恭維話,民主生活會上的批評意見尖銳、深刻,極其難得和寶貴。聽取不同意見、聽到批評聲音,虛心加以接受,聞過則喜,固然要有胸懷和姿態,但是做出加以改進的承諾,更需要有勇氣和擔當,更需要素養和境界。一諾千金、有諾必踐,顯然是領導干部公信力的鮮明標識,也必將成為人民群眾有效監督的切入點。

(作者為江蘇省國資委副主任、省委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第十二督導組組長)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閆妍)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