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邱煒煌:堅持群眾路線需力求幾個“統一”

邱煒煌

2014年02月13日14:13  來源:江西日報

堅持群眾路線需力求“身入”與“心入”統一、“輸血”與“造血”統一、“先生”與“學生”統一、“領導”與“領軍”統一、“上來”與“下去”統一

我省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全面展開。搞好教育實踐活動,首先就要深刻領會、全面把握黨的群眾路線的豐富內涵,避免出現片面性、功利性、短期化和庸俗化問題。堅持群眾路線需力求以下幾個“統一”。

“身入”與“心入”統一。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既要“身入”,沉得下去、持之以恆,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不蜻蜓點水、擺花架子﹔更要“心入”,站穩群眾立場、樹立群眾觀念、增進群眾感情、體察群眾願望。“身入”容易“心入”難。解決“心入”問題,最要緊的是增強認識自覺。中國共產黨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們堅持群眾路線,出發點和歸宿是一切為了群眾,立足點是一切依靠群眾。知行統一、以知促行,隻有認識到位,堅持群眾路線才能出真招、見實效,否則就會看似真實、實為虛假,現實中少數領導干部下基層身不由己、被動應付、形式主義、短期行為、沽名釣譽、嘩眾取寵、企求回報等就是如此。

“輸血”與“造血”統一。一些地方和單位長期存在以給錢給物代替聯系群眾的傾向,為了體現扶貧“政績”,將挂點聯系成了“錢物聯系”。上級機關密切黨群聯系、為基層服務,毫無疑問應該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但不能“一切向錢看”,用給錢給物的多少來比成效。上級機關扶助基層,既要物質支持,更要精神給力。“輸血”不如“造血”,治窮先得治愚,扶貧更要扶志。大凡發展不足的地方,雖然缺資金、物資、項目,但往往更缺的是致富信心、開拓精神、市場意識、經營理念、寬闊視野、科學管理。一個地方如果不能形成“造血”功能,沒有“軟實力”作為支撐,即使給再多的錢物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或許隻能催生“形象工程”。

“先生”與“學生”統一。黨員、干部擔負引導、宣傳、教育、組織群眾的責任,從這個角度說,黨員、干部應該對群眾真心愛護、耐心疏導、盡心幫助、誠心服務。但“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隻有當好群眾的“學生”,才能成為群眾的“先生”。毛澤東同志指出,拜人民為師,“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少數領導干部習慣在群眾面前發號施令、夸夸其談,說的是不接地氣的官話、套話,往往自我感覺良好,卻不受群眾歡迎,也不利於推動工作。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下基層,不能隻想著啟發教育群眾,還要多多向群眾學習。隻有誠懇地與人民群眾進行交流,才能從人民群眾鮮活的思想中汲取營養,從人民群眾生動的實踐創造中提煉經驗,從而不斷完善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開創工作新局面。

“領導”與“領軍”統一。言教與身教相結合,身教重於言教,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群眾工作尤其應該遵循,達到組織群眾與帶領群眾的有機統一。長期以來,少數領導干部做群眾工作,隻重視宣傳、組織、指導、督促、檢查,而忽視“把自己擺進去”、領著大家一起干。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領導干部既要“導”更要“領”,寓“領導”於“領軍”之中。領導干部既“領導”又“領軍”,就得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第一,努力追尋中國夢。胸懷大局、明確方向,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把自己的前途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第二,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自覺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蝕,自覺克服迷惘遲疑觀點、及時行樂思想、貪圖私利行為和無所作為作風。第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先進思想、優秀文化引領社會,努力釋放正能量,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響。第四,公道正派,敢於擔當。講大局,講原則,講正氣,不回避矛盾,不關親顧友,不欺善怕惡。第四,艱苦奮斗,廉潔自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上來”與“下去”統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使群眾的意見、要求上得來,黨的政策、主張下得去,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和基本方法。一個時期以來,一些地方在這方面出現偏差,致使政策難到位、好心辦壞事、群眾不買賬。堅持群眾路線,要強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形成民主、科學的決策和執行機制。當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尤其要堅持“上來”與“下去”的統一,把握群眾意願,堅決克服三種傾向,即走形式、走過場,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炒概念、玩花樣,不觸動自身利益和思想靈魂﹔“兩張皮”、各顧各,教育實踐活動與日常工作完全脫節。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