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如何深入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是檢驗領導干部的一杆標尺。如果把社會比作一家餐廳,那麼群眾就是顧客,領導干部就是服務員。作為基層領導干部,應做好三個方面的服務:上情下達服務、下情上傳服務及橫向協調服務。隻有做好這三種服務,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服務員。
一要做好上情下達服務。我們黨歷來重視通過上情下達來使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從而推動我們的事業蓬勃發展。革命時期,“一支筆”喚醒工農千百萬,成為奪取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初期,真理標准大討論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篇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基層領導干部在上情下達服務中應做好兩個層面的工作:一是宣傳解讀黨的方針政策,尤其要注重將黨的政策轉化成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本地劇目”,全面廣泛地傳遞黨的聲音﹔二是教育引導基層良好的社會心態,尤其要注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當前社會中的道德失范、心態失衡,旗幟鮮明地凝聚正能量。
二要做好下情上傳服務。當前,群眾利益訴求多元化,基層領導干部應積極做好下情上傳服務,努力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一是要邁開兩條“泥腿子”。領導干部要經常走村串戶,要以“農民”的身份走村串戶,在走村串戶過程中特別關心困難群眾,關愛弱勢群體,切實解決群眾的生活難題。二是要掏出“心窩子”。近些年基層群眾集體上訪、越級上訪問題不斷增多,主要原因就在於領導干部與群眾心理上的距離越來越遠,群眾對領導干部的不信任感增加了。隻有領導干部對群眾掏出心窩子,群眾才會對我們掏出心窩子,基層的信訪代理制度才能成為一道充滿人情味的黨群關系溝通網,譜寫出新時期黨群“連心曲”。
三要做好橫向協調服務。基層既是產生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的“源頭”,也是協調利益關系和疏導社會矛盾的“茬口”。如何使社會更加“有序”,發現問題更加“及時”,化解矛盾更加“給力”,關鍵就在於基層領導干部能否把好第一道關口。一要用愛心協調家庭矛盾。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當前的家庭矛盾呈現復雜性、多樣化。領導干部應通過定期走訪問題家庭,立足於源頭進行積極有效的調解,切實做到家庭矛盾早預防、早介入、早解決﹔二要公正地處理鄰裡糾紛。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隨著公民法律意識及權益保護意識的增強,財產損害、相鄰排水等鄰裡糾紛時有發生。領導干部應在公平正義的原則下,按照“調解優先,能調則調,當判則判”的原則,切實做到鄰裡糾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作者單位:啟東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