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

王香平

2014年02月11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就要及時准確地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

  把群眾工作做實,就是要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真抓實干。這也就是要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要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願,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能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勞民傷財。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崇尚實干,就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的良好風尚。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有“釘釘子”的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很多時候,有沒有新面貌,有沒有新氣象,並不在於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規劃、喊出一個一個的新口號,而在於結合新的實際,用新的思路、新的舉措,腳踏實地把既定的工作藍圖變為現實。把群眾工作做實,要求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真抓實干,勇於擔當,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

  把群眾工作做深,就是要深入分析和研判工作重點和方向。在體制轉軌、社會轉型、利益多元、矛盾凸顯的今天,應認清哪些屬於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哪些屬於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哪些屬於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深入認識和掌握各種情況,把握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才能真正把人民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比如,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要認真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充分考慮群眾的承受能力,把可能影響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的問題和矛盾解決在決策之前。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通過強化責任、健全制度、落實到人,推動有關方面形成合力,妥善加以解決。對損害群眾權益的失職瀆職和違法違紀行為,要堅決查處、絕不姑息。群眾工作做得深不深,關系民生福祉,關系社會和諧,關系安定團結的發展大局。因此,我們既要著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又要著力引導群眾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營造安定團結的社會氛圍,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把群眾工作做細,就是要在細微之處抓工作。做細群眾工作,就要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想、所盼、所急、所憂,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人民群眾往往是從具體細微的小事來評判黨員干部的。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全面做好群眾工作,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工人、農民、軍人、干部、知識分子,老人、青年,不同群眾需求的共性是哪些、個性是哪些,要弄清楚,以便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新的人群,也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要處理好點、線、面的關系,既加強面的廣泛覆蓋、線的分類指導,又注意把工作做到每個點上。

  把群眾工作做透,就是要著眼大局和長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隨時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首先要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同時,還要多關心多維護各類困難群眾的權益。中央明確提出,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讓困難群眾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才能真正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實現社會公平公正靠政策,更靠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等。通過制度安排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的權益,可以使群眾切實體會到政策和制度的好處。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11日 07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