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切實完善群眾工作機制

王維艷

2014年02月05日09:58  來源:福建日報

高度重視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一大優勢。做好群眾工作,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中國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群眾工作中,機制問題是根本性問題。完善的群眾工作機制,可以使群眾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是有效開展群眾工作的重要保証。

要完善民主決策機制。群眾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是因為某些決策沒有考慮民意,少部分人“幫”群眾做了決定。解決這類問題,需要完善民主決策機制,讓公眾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通過協商民主來保護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為此,要進一步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制度。凡屬重大事項,除重要機密外,屬於黨內的,應向黨員公開﹔屬於國家和政府的,應向社會公開。完善此項制度,一是決策事項要公開,二是決策依據要公開,三是決策結果要公開。其具體方法,就是堅持社會聽証和公示制度。對社會涉及面廣、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決策事項,應當向社會公布,或者通過舉行座談會、聽証會、論証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對公示期間群眾和利益相關者反映的問題、情況、信息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切實解決,並將其納入決策的實施過程中。實行社會聽証制度要保証聽証參與者的利益相關性、聽証過程的公開性和透明性。

要完善利益協調機制。群眾工作背后的根本問題是利益問題。完善利益協調機制,能夠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是群眾工作的治本之策。為此,要真正站在群眾立場上,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涉法涉訴以及勞動、社保、環境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及時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在新一輪的改革中,要充分考慮群眾的利益和心理承受能力,妥善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

要完善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做好群眾工作,必須准確了解群眾的利益訴求,使群眾利益訴求以制度化的渠道合法地表現出來。一是要把各級黨員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聯系群眾作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進一步完善提案議案制度。二是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及各類群眾團體聯系不同社會階層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三是發揮信訪作為社情民意晴雨表的作用。四是發揮大眾傳媒表達群眾意願、交流社會信息、執行社會監督的功能,尤其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五是完善社情民意調查網絡,通過座談、走訪、交群眾朋友、征求意見、社會調查、輿情分析等方式,不斷整合和培養民間調查力量。通過這些渠道,為廣大群眾理性、有序地表達利益訴求提供制度平台,進一步疏通和拓寬民意表達渠道。

要完善聯系和服務群眾機制。聯系和服務群眾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條件。要按照中央要求,出台相關細則,對黨員干部開展調查研究的具體辦法作出詳細規定,推動黨員干部真正深入到矛盾突出、困難較多、問題集中的地方去,及時了解民意,准確摸清實情。應明確聯系群眾的剛性要求。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過程中,要本著一切為了人民,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的原則,尤其是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制定辦結通報制度,做到事事有回聲,件件有著落,切實提高聯系和服務群眾的質量和水平。

要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建立領導干部政績評議制度,通過公開評議、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組織群眾公開評價領導干部的工作,充分了解群眾對領導干部政績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切實增加公眾評價干部政績的話語權。要把領導干部直接聯系與服務群眾的考評結果納入年終考核內容,將服務人民群眾的情況作為考評領導班子及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以促進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

(作者單位:遼寧省葫蘆島市委黨校)

分享到:
(責編:高巍、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