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瑞金沙洲壩“二蘇大”舊址 王建軍攝
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既具有時代特征又彰顯政黨本色的偉大精神。這些偉大精神是我們黨的致勝法寶和歷久彌新的寶貴精神財富。當前,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應當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包括蘇區精神在內的這些紅色教育資源。
蘇區精神形成於創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蘇區時期,是蘇區黨員干部在忠實踐行黨的宗旨的具體實踐中實現的精神升華
蘇區精神源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波瀾壯闊的蘇區革命斗爭實踐,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而成的。從朱德、毛澤東率領紅軍於1929年1月走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進軍,到紅一方面軍1934年10月開始長征,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央蘇區戰斗了五年零九個月。在這一段血與火的戰斗歲月裡,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並致力於治國安邦、局部執政的具體實踐。正是基於創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具體實踐,中國共產黨人由此開始形成一系列的優良傳統與作風。作為從戰爭硝煙中孕育而成的寶貴精神財富,蘇區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的凝聚與升華,成為了我們黨一整套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區精神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這就是: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這些精神內涵,集中體現在廣大紅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中,體現在蘇區干部的好作風中。人民群眾作為在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偉大革命的實踐主體,也是創造和孕育偉大蘇區精神的主體。在蘇區精神之中,凝結著蘇區人民對中國革命精神的獨特貢獻。
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執著追求。在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實踐中,我們黨十分關注人民群眾的利益,注意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切實幫助人民群眾解決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困難。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蘇區時期也曾反復強調,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問題和工作方法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事實上,我們黨在中央蘇區局部范圍內的執政,確確實實以生動的實踐,忠實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所蘊含的內涵與要求。在一切為了群眾的思想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引領下,蘇區干部創造出了“第一等的工作”。在中央蘇區興國縣有一首山歌流傳至今:“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蘇區干部以自己的作風和行為,為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做出了最好的注解與詮釋。
正是由於黨和蘇維埃政府“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所以贏得了人民群眾真心實意的擁護和發自內心的高度贊譽:“共產黨真正好,什麼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也正是因為廣大人民群眾從實踐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是維護勞苦大眾利益的政黨,蘇維埃政府是真正為人民謀利益的新政府,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蘇維埃政府和蘇區革命的勝利,就沒有自身的解放和幸福的生活,由此才使蘇區人民激發出強烈的、徹底的、主動的和忘我的奉獻精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廣大蘇區人民,在長期的艱苦卓絕的奮斗中,為革命事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無私的奉獻,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寫下了不朽篇章。
在創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實踐中,蘇區的黨和人民培育形成了寶貴的蘇區精神。應當說,由中國共產黨人以具體而鮮活的實踐所詮釋的蘇區精神,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但最根本的還是群眾觀念至上、群眾利益為先,這樣的思想觀念構成了蘇區精神的主干、內核與基調。中國共產黨人隻有真正得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高度信任和衷心愛戴,才能夠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擁有戰勝強大敵人和各種困難的“真正的銅牆鐵壁”。這就是我們黨在局部執政時期所形成的蘇區精神給予我們的最大啟示。
新形勢下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利用好蘇區精神這一寶貴精神資源,並結合新的時代要求賦予其新的內涵
蘇區精神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戰爭年代所秉持和堅守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識、政治品格、優良作風、執政理念和工作態度。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之鏈上的重要一環,蘇區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當前,對於全黨正在深入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來說,蘇區精神同樣是我們需要挖掘和利用好的寶貴精神資源。新形勢下大力弘揚蘇區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結合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新變化,並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共同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具體實踐來加以推進,從而不斷賦予蘇區精神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倡導大力弘揚蘇區精神,就是要繼續發揚蘇區干部一心為民的宗旨意識。蘇區時期,我們黨正是憑借著忠實踐行一心為民的宗旨意識,和廣大人民群眾建立了血肉聯系,由此形成了一道什麼力量也無法打破的“真正的銅牆鐵壁”。一心為民是黨的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形勢下我們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這一活動,使黨員領導干部進一步增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密切聯系群眾,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切實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重鑄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倡導大力弘揚蘇區精神,就是要學習和傳承蘇區干部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蘇區時期,在毛澤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影響和指導下,蘇區各級黨政干部十分注重調查研究,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以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新形勢下我們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這一活動來改進作風、清掃“四風”,使黨員領導干部始終保持求真務實、敢闖新路的工作態度,把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貫穿到為民服務的具體實踐中去,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努力讓發展成果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倡導大力弘揚蘇區精神,就是要傳承和光大蘇區干部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蘇區時期,黨和蘇維埃政府非常注重干部作風和反腐倡廉建設,堅持用制度和法紀反腐懲貪,創建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贏得了高度贊譽。新形勢下我們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這一活動,使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能夠清除自身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面對新的時代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我們隻有保持干部隊伍的清正廉潔,才能經受住各種風險的考驗和挑戰,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信任和擁護,從而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總之,在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倡導大力弘揚蘇區精神,就是要讓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重溫我們黨在如火如荼的崢嶸歲月裡,以艱苦卓絕的不懈奮斗所凝結而成的寶貴精神財富,由此獲得精神鼓舞和前行動力,不斷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進而以忠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實際成效,來彰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姜瑋、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