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吳翠雲:永葆魚水情懷 警惕油水關系

2014年01月28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群眾路線是永葆黨的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總書記的告誡使我們思考一個“老話題”,那就是如何永遠保持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始終警惕和防止“油水關系”,絕對不能惡變為“水火關系”。

  黨的根基在人民,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這是歷史和實踐反復証明的。但是,面對“四大考驗”,隨著地位變化,許多黨員干部忘記了出發點,和群眾有了距離、隔閡,少數人甚至站到群眾對立面。這種現實警醒我們,要作深入群眾依靠群眾的“魚”,不當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油”。

  保持魚水關系,“魚”要感恩“水”。魚離開水,就寸步難行甚至性命堪憂。隻有培育與群眾休戚與共的深沉感情,視群眾為親人,才能打掉和人民之間的無形之牆。感情從哪裡來?既從宗旨教育的反復啟發中來,更從零距離的交流了解中來。德州積極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大力實行網格化黨員聯系群眾、信訪大廳建在縣委大院、“第一書記”一線蹲駐等制度或措施,讓黨員干部和群眾面對面交流,同坐一條凳子、同吃一鍋飯,重拾和發揚“老八路作風”,重溫和加強“魚水情”。

  保持魚水關系,“魚”要常在“水”。和群眾打成一片,首先要身入,比如我們開展的干部大走訪大調研、領導干部定期接訪下訪活動。其次要心入,把握群眾所思、順應群眾所盼。德州在山東率先提出建設幸福城市,2013年全市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達67.5%,創歷史新高。第三要常入。和群眾在一起,不是權宜之計,不能“陣風陣雨”,而是要持久、自覺直到自然。德州從市級領導到農村黨員,都確定了聯系群眾的片區和方式,確保聯系群眾全員化、常態化。

  保持魚水關系,“魚”要依靠“水”。黨員干部隻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借民智、聚民力,才能戰勝困難、成就事業。德州新型農村居住社區、產業園區“兩區”同建工作,走出了傳統平原農區新型城鎮化成功之路,一個重要保証就是整個過程堅持“尊重農民的意願,一切由農民作主”,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讓群眾評價,使干部不敢、不能脫離群眾。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不忘自己也是百姓,保持百姓情懷、群眾立場、民本意識,不論在什麼職位,干什麼工作,就都能“如魚得水”。否則,即使下了基層、見了群眾,也只是“氣球掉到井裡——似入實浮”“油珠漂在水上——似合實分”。黨員干部都要把黨性修養正一正、把宗旨意識緊一緊,守牢生命線。

  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已拉開帷幕,我們將以更嚴的標准、更嚴的措施、更嚴的紀律反對“四風”、改進作風,推動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群眾基礎進一步夯實。

  (作者為山東省德州市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28日 05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