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才能對群眾冷暖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才能對百姓關切感同身受。內蒙古包頭市北梁棚改之所以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和諧征拆”、“和諧安置”,形成“憂居”變“宜居”的“北梁經驗”,奧秘就在於市委、市政府真正把自己放在群眾的位置上,確保每個環節、每項工作都讓群眾參與、受群眾監督、請群眾評判,以百姓之心為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
征遷安置在哪裡都不是一件容易事,老百姓氣不順就拆不動,弄不好還會出“亂子”。北梁棚戶區是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城市棚戶區,征遷任務更為繁重,利益訴求也更為復雜。面對困難,當地領導干部在棚改過程中沒有想當然地“拍腦瓜”作決策,而是始終把順應人民群眾呼聲作為棚改工作的第一追求,把滿足人民群眾合理訴求作為棚改工作的第一准則,把確保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棚改工作的第一目標,把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作為棚改工作的第一手段,真正“沉”下去,與群眾拉家常、征求意見、換位思考,切身體會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心貼心地幫助群眾解決困難,最大程度滿足群眾要求。群眾理解了、氣順了、支持了,征遷安置也就不難了,黨的正確主張也就變成了群眾的自覺行動。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就要以北梁棚改經驗為鏡,俯身躬行、深入群眾,時刻銘記群眾這個根本,站穩一切為了群眾的立場,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切實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隻有這樣,才能打掉黨和人民之間的“隔離牆”,不斷從群眾中汲取推動我們事業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