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中央禁令致酒店遇會荒 商品部“紀念品”難賣

2014年01月26日08:36  來源:新京報

  昨日,宣武門附近一家星級酒店商品部內擺滿了高檔商品,但很少有客人光顧。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雪瑩

  一家星級酒店內,銷售高檔酒的櫃台顯得很“寂寞”。

  機關單位取消會議沖擊酒店“會務”生意﹔酒店商品部被“冷落”,客源流失銷售量減少

  往年臨近春節,是各機關單位、企業會議的集中時期,許多酒店迎來送往、訂單不斷。然而在今年年末,隨著反“四風”等深入開展,很多機關單位取消會議,酒店的訂單隨之大幅減少,酒店商品部也受到波及。

  近日,記者走訪北京幾家星級酒店的商品部了解到,這些店鋪的生意去年冷清了許多。一些銷售人員表示,“紀念品”銷售等與會議密切相關的領域,長期在他們的生意中佔有較大比重,由於酒店去年承接的會議訂單大幅萎縮,客源流失不少,他們那些價格較市場要高出不少的商品,也很難再賣出去。

  酒店商品部

  禮品發票可開辦公用品

  1月20日,西苑飯店、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中國大飯店等酒店的商品部,很少能見到有客人光顧。

  這些開在酒店裡的商店,大多都銷售一些名牌的手表、皮包、衣服等,價格不菲。以新世紀日航飯店商品部為例,一台ipad mini售價2880元,比外面售價貴七八百元。手表和女士皮包在2000元左右,五糧液等名酒的售價也在2000元以上。

  不過在記者探訪該商品部時,擺在櫃台上的“紀念品”已經落了灰塵。4位銷售人員圍在櫃台前聊天。

  “往年這個時候,酒店大廳都會有很多會務人員迎來送往,不斷把‘紀念品’遞到與會人員手裡,有時候不夠就直接從我們這裡提貨。”一位銷售人員說,從去年起,在酒店開會的單位明顯減少,“紀念品”也賣不出去。

  記者注意到,在這家商店的櫃台處貼著可開發票的類型:辦公用品、禮品、會議用品等。“我們這裡的商品,都比外面貴些,顧客不多。”銷售人員解釋說,來買東西的一般都是要求報銷的會務人員。

  在西苑飯店的“精品廊”,半個多小時內,隻有1位外國客人進入參觀。該店銷售主管稱,店鋪去年與往年比,銷售額減少很明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酒店會務訂單減少后,一部分客源隨即流失。中國大飯店的地下商城Fendi時裝店的店員也表示,往年都有一些機關單位訂單,而去年至今,對公消費的都是一些公司,機關單位一個也沒有。

  酒店大堂

  難見土特產“扎堆”

  在昌平一家度假酒店,營銷經理邵先生說,八項規定出台以來,酒店承接的會議數量明顯減少。“往年年初,在大堂的過道上,各家單位的年會的會議指示板擺成一排。今年由於大環境壓力,沒有收到一個政府機關年會的訂單。”

  1月20日,在這家酒店的走道上,隻貼著兩家私人企業的年會指示標。邵先生說:“政府部門年會的單子都是大單子,除了開會、吃飯,還要買酒店溫泉卡、商品購物券。今年商品部幾乎沒什麼生意。”

  這家酒店一層的商品部,銷售北京特產、茶具、箱包等商品,價格要比外面貴幾十甚至上百元。“往年政府部門的員工來買,用的是單位集體購買的代金券,但酒店的商品部現在門庭冷落,買箱包紀念品的店面臨關閉。”

  會議安排

  不再准備“紀念品”

  酒店生意的蕭條,在北京一家國企辦公室工作的常先生也有感觸。他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安排公司會務、接待與會人員。“八項規定”出台前后,在為與會人員安排酒店、訂餐和准備“紀念品”等方面,常先生感覺到了明顯的變化。

  “反腐”之前,公司用在會后訂酒店的費用,平均一個月有10萬元。“2013年年初以來,會后安排酒店、訂餐的次數比以前少了一半,花銷也比以前少了差不多一半。”常先生說,需要公司安排用餐的,主要是到公司考察的上級主管部門官員,以及與公司有合作項目的地方政府工作人員。

  常先生說,2012年,幾乎所有來公司開會的人員,會后都會給安排到星級酒店用餐,外地來京的要安排入住,還要准備“紀念品”。平均一個月有20多次,有時候一天兩三撥人,但“反腐”之后,到外面吃飯的次數幾乎少了一半,留下住酒店的幾乎沒有了。有時,一些人開完會后就走了,如就餐則安排到公司食堂吃自助餐,一頓15元。

  以前訂餐前,領導很少跟常先生說要控制花銷。對董事長出席的宴席,“排場都會搞大一點。”但“反腐”之后,需要外出訂餐時,董事長會明確交代,總花銷不要超過多少錢。“吃飯前,我會告訴酒店前台哪些菜不要上,紀念品干脆全部取消”。

  ■ 個案

  酒店禮品店生意“跳水”被迫關門

  “最高的時候一個月能有七八十萬元的流水,2012年10月開始走下坡路,最低的時候一個月1.3萬元。”去年6月,鄒筱月(化名)關閉了自己開在湖北武漢一家五星級酒店內的禮品店,她很慶幸自己的決定,因為像她這樣的店鋪基本上都賠了。

  鄒筱月介紹,因為身邊有朋友在酒店裡開服裝禮品店“掙了大錢”,她在2009年花29萬元盤下朋友其中一家店,進入到這個行業。銷售的商品包括高檔男裝、女裝、行李箱包、皮帶、冬虫夏草、香煙等。

  在鄒筱月店裡銷出的商品以公款消費居多,顧客包括電力系統的煤炭行業,還有政府部門。“我們這個行業是暴利,1萬元的生意隻有兩三千元的成本。”鄒筱月說,生意好的時候,有一天晚上賣出40多件襯衣。

  她回憶,這批男士襯衣是一個政府部門的人以“會務”的名義買走的,單件價格超過了2000多元。因為缺貨,當晚隻能坐著動車去外地調貨,最終在第二天把貨交到了買家手中,一單下來就是8萬多元。“錢掙得很爽。”

  2012年夏天的時候,鄒筱月的店裡每天還能進賬七八千元,直至當年11月,她發現生意開始難做起來。“到了2013年,就更難生存了”。

  去年開春,鄒筱月店裡的禮品基本賣不動,最低的時候月收入隻有1.3萬多元,而店面租金要8500元,她店裡的四名營業員工資全是倒貼出去的。“我開始還在找問題出在哪裡,換營業員,換店面裝修,都沒用。”

  據鄒筱月透露,去她店裡買東西的基本都是公款消費,她給開出的發票都是商務費、住宿費、會議費等,“客人要什麼我就給開什麼票。”

  但去年她發現,店裡開出的發票減少了很多,有的月份完全沒有開出發票。“不會像以前那樣老有人發短信給我說要開什麼樣的發票。”

  撐到去年5月,鄒筱月手上壓了30多萬元的貨。最終,她以5萬元的低價將店轉讓了出去。

  鄒筱月說,她認識的同行現在基本都賠錢了,其中一位朋友,從最風光時的10多家店,到目前僅剩6家艱難維持,且都到了面臨關閉的境地。“他們也和我一樣,基本都快要破產關門了,都在尋求今年轉型或改行。”(記者 李雪瑩 王卡拉)

分享到:
(責編:權娟、楊媚)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