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陳志剛:群眾路線無休止,作風建設要常抓

2014年01月22日09: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1月20日召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建黨史研究室主任陳志剛研究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總書記的論述,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教育實踐活動的高度重視和科學態度,我們必須把活動精神時時處處體現在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隻有對作風建設常抓不懈,才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必須經常抓、長期抓。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而黨的作風,是全黨包括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個人在政治、思想、組織、工作、生活等方面體現黨性原則的一貫的態度和行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黨的優良作風的形成,不是通過一場短期的運動戰、殲滅戰就可以萬事大吉,而隻能在長期的、持續的工作與活動中才能養成。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已進入尾聲,但收尾不是收場。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群眾路線的教育和實踐,是黨的常態活動,不是一吹而過的風,不是走過場的作秀行為,必須時時處處體現在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隻有長期抓、經常抓,一時的、短暫的、易變的行為才能變成長期的、固定化的習慣,才能形成自覺踐行群眾路線的良好風尚,形成自覺抵制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氛圍。隻有常抓不懈,黨才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

要鞏固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必須在后續的工作中把活動的成果體現為常態的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說,要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圍繞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加快體制改革和建設。健全領導干部帶頭改進作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機制,完善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改革會議公文制度,健全嚴格的財務預算、核准和審計制度,完善選人用人專項檢查和責任追究制度,改革政績考核機制,等等。總之,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要把群眾參與、群眾監督體現在制度的整體設計之中。群眾路線不僅是工作路線,還是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隻有在黨和國家的政治決策、干部任免中,體現群眾的意志,黨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才能得到群眾的真正擁護,黨的政權才能鞏固。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點是黨員干部,必須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人民,隻有人民才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能否搞好的前提。沒有群眾的參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自說自話。群眾的滿意度是判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敗的根本標准。所以,總結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階段的經驗,習近平明確強調,第二階段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真正搞好,必須堅持開門搞活動,確保每個環節、每項工作都讓群眾參與、受群眾監督、請群眾評判,態度真誠,加強引導,講究方法,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和指導性,對於鞏固擴大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確保活動扎實深入開展,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民網 秦華)

分享到:
(責編:秦華、趙晶)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