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猛藥去疴減項目轉變作風增效能

福建省清理八成省級考核檢查、評比表彰和認定類項目

2014年01月20日15:08  來源:福建日報

考核檢查、評比表彰和認定類項目過多過濫,是長期以來基層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也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檢查評比和認定,本來是推動工作落實的一種方法,但項目過於繁多,甚至泛濫成災,不僅勞民傷財,導致行政成本高昂、資源浪費,而基層疲於應付,牽扯大量時間和精力,直接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更催生出弄虛作假、形式主義等作風之弊,基層干部群眾意見很大。

從556項到83項

怎麼辦?省委、省政府以刮骨療毒的勇氣,以猛藥去疴的力度,自上而下,對省級考核檢查、評比表彰和認定類項目進行了大幅清理審核。16日,我省公布了經過清理審核后的省級考核檢查、評比表彰和認定類項目,從原來的556項,減少為83項,減幅達85.1%。據了解,這個減幅與其他各省份相比,也是相當大的。

這個數字的變化是怎樣實現的?數字背后折射出怎樣的理念變化?如何鞏固這一重大成果?

再清理、再壓縮,“一定要讓基層和群眾真正滿意”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清理工作,省委書記尤權、省長蘇樹林多次批示、直接督辦清理工作情況,反復強調要以此作為反對“四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轉變職能的重要內容,堅決全面清理,取信於民。省委副書記於偉國,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志南,副省長陳榮凱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明確要求以改革精神推動清理工作,“盡可能減少”“進一步核減”,“一定要讓基層和群眾真正滿意”。

教育實踐活動一開始,有關部門就緊緊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對省級考核檢查、評比表彰及認定類項目的全面清理、審核和規范工作,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積極牽頭協調,省直有關部門多次開展自查,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務員局、省政府糾風辦逐項提出保留、合並、剝離或者撤銷的意見,在反復多輪的審核討論中,清理的目標、原則和任務更加清晰:堅持依法依規,保証重點。隻有屬於法律法規強制要求,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或者重大安全、民生問題等項目才予以保留。堅持轉變職能,改進作風。凡與政府職能無關、應轉變管理方式的項目,可以由行業協會或市場承擔的,一律轉由行業協會或市場承擔。能納入日常工作管理和督查的,也不再保留,由各部門改進作風加強管理。堅持創新整合,能減則減。嚴格審查各類項目的設立依據、參與范圍和時間周期,能撤銷的全部撤銷。

清理審核的結果,考核檢查類項目從158項減至27項,減少了82.9%﹔評比表彰類項目從288項減至46項,減少了84.0%﹔省直單位自查報送的110項認定類項目,最終隻保留了10項,減幅為90.9%。

最終,數字定格在83項。

關鍵在於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清理項目不容易,轉變觀念更不容易。清理工作之始,部門都不願意,怕影響工作,都希望保留自己的項目,甚至有的部門還要求新設項目﹔牽頭單位也難以大砍大減。

關鍵在於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讓基層和群眾真正滿意才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這一點出發,原來“以我為主”的工作流程設計,現在要向“以群眾為主”轉變﹔原來上級單位“要求什麼”的站位和視角,現在要向基層和群眾“需要什麼”的站位和視角轉變。

經過深入的動員和統一認識,省直各部門(單位)有了這樣的共識:工作是干出來的,不是檢查評比出來的。我們的每一輪清理核減,實際上都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過程,都是改革創新的過程,都是減輕基層負擔、更好服務基層的過程。

思想轉變了,工作就落實了,效果就顯現了。

清理不是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加強管理,改善服務。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林建華認為,此次清理不僅是各部門轉變作風和轉變職能的重要舉措,更體現了觀念的變化和行政理念的提升,這個影響將是長期的。

常態抓,抓長效,構筑回潮防護網

這次清理開了一個好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何防止此類項目出現回潮反復和新的泛濫?關鍵在“長”、“常”二字,用長期管用的制度約束和暢通便捷的群眾參與,構筑起牢固的項目回潮防護網。

清理項目確定不久,我省就向社會公布清理結果,接受群眾監督和檢查。明確凡是在清理結果公布之后新設立的考核檢查、評比表彰和認定類項目,必須報請省委、省政府或者中央有關部門批准,否則堅決予以制止。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進行通報或曝光。下一步,省直各有關部門將重點構建監管長效機制,確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有約束力、能長期管用。

我國行政層級多,評比檢查減少后,更要建立起暢通的信息渠道,上級機關可以多搞明察暗訪,加強日常性的督查,多深入基層,面對面聽取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讓上級政府能及時充分了解基層的情況,也讓基層的聲音能順暢上傳。要創新管理理念,改進工作作風,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使各級政府更好地把精力放在日常行政管理上,使政府部門的工作更多地接受人民群眾的評議和社會各界的監督。(鄭璜)

分享到:
(責編:吳斌、程宏毅)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