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在整改過程中,直面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斷改革創新,持續推進學院/醫院的發展大計。
直面患者解難
一是通過綜合預約、分層設診、日間手術等方式創新門診服務模式,精細管理、科學控費,讓病人來了就能看上病,看好病,“看病不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錢”。為了讓病人不出門就能挂到號,盡可能滿足各類病人需求,華西醫院推出8種預約挂號方式:醫企合作114平台預約,銀醫合作BST自助預約、電話分診預約覆蓋全省城鄉,出院病人病房復診預約,診區護士站復診預約挂號,門診窗口預約,協同醫療機構轉診預約,網站自助預約。為了讓病人來了就能看、確診看好病、重病有保障,在醫院空間資源極度緊張的情況下,拿出19個診間開通通科門診,讓初次到華西醫院就診的病人隻用花3元錢挂通科門診就可以看上專科,不讓病人跑冤枉路。同時,華西醫院開設多科門診和疑難會診,按病挂號,比如難治性癲癇,一個診間固定在門診,多科醫生同時坐在一個診間給一個病人看病,就是為了讓病人一次性的能夠解決,免得挂了一科又挂一科,減少中間等待環節。另外醫院還開通陽性結果快捷通道,設專人幫助陽性結果患者預約相關科室醫生。創新服務模式,推行大門診、小住院,緩解住院難、看病貴的問題。華西醫院把以前需要住院治療的幾十種常見病,比如單純性白內障、腹腔膽囊鏡,用門診手術的方式和住院床位日簡化來進行,一天之內就可以出入院,大量減少了病人等待時間。華西醫院還在精細管理、科學控費上下功夫,通過信息系統管理控制、處方抽檢點評、醫藥護一體化促進合理用藥,實現“兩個減低、兩個升高”,即抗菌類藥物佔藥品總費用比例和藥品收入佔醫院收入比例降低,基本藥物收入比例和基本藥物品規比例升高﹔通過管理到科、到組、到病種,採取問題倒逼、實時監控以及重點分析、整改落實的方式杜絕過度醫療和資源浪費現象。借外力、挖潛力雙管齊下,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細分車流構成,道路實行單向循環,號召員工低碳出行,把車位讓給病人﹔建立華西派出所,聯合打擊“號串串”、“藥串串”、“車串串”等。二是合理布局分院區,緩解本部壓力,分流病人、輻射資源。合理分布病種,合理發展定位。三是分級協同實現資源共享,幫扶基層,幫基層培養好醫生,讓病人留在基層,真正緩解病人看病難問題,降低總體醫療費用。實現“四不”:不重復,區域病人“一卡通”挂號,就診病人診療記錄醫療機構共享避免重復檢查﹔不跑路,華西醫院和基層醫院醫生可以實現桌面對桌面視頻查房,以最便捷的方式幫助下級醫院和病人,讓病人不跑冤枉路﹔不出縣,常見病、多發病在縣級醫院就可以治療﹔不耽誤,下級醫院解決不了的疑難病可以通過快速轉診通道到華西醫院。
直面員工解憂
醫院制定人力資源發展規劃、全員繼續教育培訓體系等關注員工的學習與成長。合理劃分科室亞專業和醫療組,完善院內杰青計劃,實施中青年人才培育扶持機制讓員工有歷練與提升﹔持續投入資源開展職工興趣協會,改善員工就餐,成立職工服務辦公室為員工提供全方位服務。如群眾路線中針對員工反映的體檢問題,通過調研,完善體檢方案,建立健康管理,僅此一項院內投入2014年就增加50%,讓員工感受到關懷與溫暖。
直面學生解困
成立教師教學發展醫學分中心培養師資,雙管齊下專項治理本科學風和實習教學﹔優化改進基礎-臨床系統整合課程﹔強化學生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加學生出國出境交流基金,使每個專業有有1—2個學生境外交流項目,力爭使學生出國出境學習比例提高到40%﹔加強住院醫師科研能力訓練,為其提供導師,並成立住院醫師科研專項基金資助課題研究。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隻有開始,沒有結束,貴在堅持,重在長效,學院/醫院將緊緊圍繞“患者就醫,員工從業,學生求學”三個核心,立德樹人,狠抓內涵建設,為建成人民滿意的醫學院/醫院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