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公安廳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盼和新要求,緊緊抓住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進行整改,全面提升便民利民服務水平和執法辦案水平。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省公安廳已經下放和取消了24項行政審批事項,積極推動邊境旅游異地辦証申報驗收工作,爭取公安部給予在昆明市開放赴台灣個人游試點的政策支持,實現文山、紅河、西雙版納、保山、德宏等邊境5州市開展邊境旅游異地辦証,持續深化綜合治理監所安全管理工作,開展了監管場所法治文明窗口創建活動,開通了中、高考學生和返鄉(城)農民工辦理居民身份証“綠色通道”,推出了一批出入境、道路交通、消防管理的便民利民措施。為確保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實處,省公安廳黨委要求窗口單位嚴格按照《公安機關窗口單位服務規定》,認真落實崗位責任制、首問(辦)負責制和限時辦結制“三項制度”。積極推行陽光服務、規范服務、廉潔服務,暢通服務渠道,明確辦事程序,簡化辦事流程,轉變辦事方式,嚴格辦事時限,並組織對廳直窗口單位是否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三難”問題進行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相關單位。
執法質量是公安機關的生命線。省公安廳緊密結合教育實踐活動,從規范執法活動入手,全面加強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公安隊伍執法能力和水平。在加強執法主體能力建設中,全省各級公安機關深入開展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組織民警日學、季考、年評,深入開展執法資格等級考試,積極落實“每年集中解決20個具有普遍性執法突出問題”的要求,並分專題制作案件點評示范教材,切實提高民警法治理念和執法能力﹔在加強執法辦案監督中,廣泛應用“警綜平台”實現刑事、行政案件網上受案、辦理、審批、監督及考評,建立完善以執法質量責任終身制為重點的執法監督體系,還通過互聯網警務微博、手機短信、96128專線電話等渠道,建立健全暢通民意、響應民聲、接受群眾監督的平台﹔針對執法辦案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還制定完善了辦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工作規范及証據標准、執法過錯問責規定、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終結工作規范等執法規范。同時,通過改善基層公安機關執法硬件環境,以及穩步推進完善派出所和看守所執法規范、創新實有人口管理、吸毒和刑釋解教人員幫教、輕微刑事案件調處等相關改革,進一步規范執法活動。
省公安廳還堅持把公安信訪工作作為維護群眾利益的重要途徑,要求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建立健全首接首辦責任、內部監督、公開辦案、案件評查、責任倒查等制度,並落實好信訪案件四級化解責任,實行省、州、縣、所領導定期接訪和包片負責制,定人定案定時化解積案,抓好各項制度的跟蹤落實,扎實推進涉訪涉訴信訪工作改革,有效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密切了警民關系。(記者 陳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