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四川省多部門積極回應群眾期待立行立改

2014年01月13日15:31  來源:四川日報

省法院:專項治理“訴訟難”“執行難”

【承諾事項】

●建立立案信訪訴訟服務中心,進一步為方便人民群眾訴訟服務,提升司法為民的服務質量。

●專項治理“訴訟難”、“執行難”,重點整治對群眾“冷硬橫推”以及“年底不收案”。

●開展涉民生專項審執活動,努力解決弱勢群體的權益保障問題,讓群眾感受到司法的溫暖和服務。

●完善司法公開制度,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公開“三大司法公開平台”建設。

【部門解讀】

時小雲(省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執行局局長)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省法院以群眾利益為重,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著力點,積極回應群眾司法需求。通過領導帶頭、開門納諫等措施,有效化解群眾反映強烈的訴訟難題,重點治理“四風”突出問題,全面創新便民利民工作機制,省法院全體干警的宗旨意識進一步增強,“四風”問題進一步解決,防止產生“四風”問題的機制進一步建立完善。

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省法院在廣泛征求意見和民主生活會上查找問題的基礎上,圍繞改進作風、司法為民,下決心整改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公開作出上述四項整改承諾,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對完成這四項整改承諾的具體措施,省法院已作出安排,並明確了實現承諾的時間表,目前正在實施落實中。下一步,省法院將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策部署和我省實施“三大發展戰略”要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依法妥善審理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體制改革相關的各類案件,依法妥善化解利益格局調整引發的各類矛盾糾紛,積極參與創新社會治理,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記者 劉春華 整理)

省公安廳:居民身份証制發縮短至30個工作日內

【承諾事項】

●將居民身份証法規定的居民身份証制發周期進一步縮短至30個工作日以內。

●建立並完善“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罰款收繳管理平台”,與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台違法處理系統關聯,實現違法處罰和罰款資金信息的交換和共享,縮短繳納交通違法罰款時間。

●實現群眾在省內任何地方撥打“966669”號碼,即可足不出戶申請辦理部分車駕管業務,包括遠程受理駕駛証期滿換証、補/換領機動車行駛証等。

●堅持不懈地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有案必接,接案必查。

●防火知識宣講、火災隱患排查進社區、進企業,最大限度地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參與防火工作。

【部門解讀】

胡鋼(省公安廳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

作出上述承諾,是省公安廳黨委在面向社會各界群眾廣泛征求意見的過程中梳理出來的,從群眾反映最突出、最關注的平安安全需求、社會管理服務等方面著手,從群眾身邊的事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重拳出擊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悉心服務積極回應群眾新期待,切實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作出承諾,更要踐諾。我們將實行分管廳領導負責制,層層落實,嚴格問責,逐項提出“任務書”、“時間表”和“責任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同時,推出打擊“兩搶兩盜一詐騙”、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以及消防宣傳檢查和火災預防等深化“平安四川”建設系列專項行動,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圍繞“辦証難”、“繳費難”等問題,進一步完善系統管理平台、壓縮環節時間,提高服務質量,確保各項承諾兌現落實。(記者杜蕾 整理)

省檢察院:6月底省市兩級檢察院完成門戶網站建設

【承諾事項】

●推進控申舉報接待室、案件管理大廳建設,提供一站式服務,控申舉報接待室統一受理群眾的控告申訴舉報,案件管理大廳統一接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及當事人對案件的查詢。

●開展查辦和預防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職務犯罪專項工作和食品安全監管瀆職犯罪專項行動,堅決查辦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的職務犯罪、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職務犯罪,推進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腐敗問題。

●今年6月底省、市兩級檢察院完成門戶網站建設,即時公開檢察機關機構設置、工作職責、辦案流程和重大工作部署等信息,設置網上申訴、在線舉報、檢察人員違法違紀投訴、征求意見等板塊,建立面向群眾的信息交流互動平台。

【部門解讀】

劉典華(省檢察院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

上述三項公開承諾,是我們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立足檢察工作實際,通過查擺問題、征求意見等形式,對群眾關切和期待的一種積極回應。針對系統內外提出的意見,省檢察院及時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項目、整改責任領導、牽頭領導、責任處室、整改時限和達到的目標要求,把密切聯系群眾工作建章立制,形成長效機制。下一步,我們將更加自覺地更新執法理念,改進執法作風,規范執法行為,切實做到依法監督、規范監督,不斷提高法律監督水平和群眾工作能力。始終做到重事實、重証據、重調查研究,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並重,強化法律監督與強化自身監督並重,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讓人民群眾從檢察機關辦理的每一起案件中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 (記者 龐瑩 整理)

省司法廳:為不少於1萬個村(社區)提供法律顧問

【承諾事項】

●對符合法律援助受理條件的人和事,做到應援盡援,在3個工作日內受理完畢。

●律師、公証、司法鑒定做到依法誠信執業,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予以嚴處。

●推進鄉村法律顧問制度,每年選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不少於1萬個村(社區)法律顧問。

●對老弱病殘等出行不便的群眾,實行預約上門公証服務。

●對農民工工傷傷殘鑒定一律免費,對走失兒童、被拐賣兒童認親DNA鑒定一律免費。

【部門解讀】

李仲彬(省司法廳廳長):

我們以開展服務群眾“八件實事”為載體,堅持把服務群眾貫穿於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為使該項工作落到實處,通過一線調研、問卷調查等形式,征求到5個需要進一步改進的、關乎民生的問題。廳黨委先后三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該項工作,並在群眾中反復征求意見建議,制定了整改方案,逐一落實了整改責任、時限和措施。下一步,我們將在層層落實責任制、嚴格問責追究的基礎上,以雷厲風行的行動立行立改,狠抓落實。

我們將進一步簡化受理程序,在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大廳推行“一站式”服務,讓群眾不多跑一步路。在全省推廣建立申請律師執業實習人員面試考核工作機制,運用新建成的四川省行政權力依法規范公開運行監督平台,加大對律師、公証員和司法鑒定人員違規違紀行為查處工作的監督力度。大力推進鄉村法律顧問制度,讓鄉村法律顧問制度成為促進基層依法治理、建設法治四川的重要工具。

分享到:
(責編:吳斌、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