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西藏自治區黨委認真貫徹中央部署和要求,結合區情創新活動載體,將中央的總要求明細化、具體化,貫徹到教育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真心實意找問題,以“釘釘子”的精神搞整改,實現了黨員干部轉作風,機關工作樹新風,營造出為民、便民、利民的工作環境。
西藏在中央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體部署和要求的基礎上提出“四加二”活動方案,即在切實解決“四風”的同時,著力解決政治立場不堅定、作風漂浮懶散“兩問題”。各級黨政機關主要領導干部“心貼心”帶頭查擺問題,突出重點,敞開心扉,查擺問題不避短,剖析原因挖根源。全區廣泛開展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群眾路線大討論,開展弘揚“老西藏精神”教育活動、“民族團結黨員先鋒行”活動和“領導干部進村入戶、結對認親交朋友”活動。
在去年9月的一天,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家中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陳全國書記認下的來自農村的“窮親戚”頓珠、貢嘎堅參和格列等。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陳全國書記率先深入聯系點山南地區貢嘎縣吉雄鎮紅星社區和拉薩大昭寺蹲點調研,與4戶貧困群眾結對認親交朋友。
西藏廣泛開展的“結對認親交朋友”活動成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陳全國說,開展領導干部“結對認親交朋友”活動,不能“搖下車窗揮揮手,送米送面拉拉手”,必須真結親、結真親,切實了解群眾的疾苦,增進同群眾的感情。截至目前,西藏已有5245名黨員干部同一萬多戶貧困群眾結對認親,協調資金823.07萬元,為群眾辦實事好事6339件。
藏東林芝縣更章門巴民族鄉久巴村駐村干部迪巧旺姆,被稱為村裡的“大管家”,申報農牧民合作社、查材料、寫報告可以找她,村民娶媳婦上戶口也可以找她幫忙,她成了群眾的貼心人。進村入戶的西藏黨員干部自帶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向結對戶支付食宿費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農牧民群眾的歡迎。
西藏地廣人稀,基層農牧民居住極其分散。為了在維穩、保平安中相互監督、相互約束,在增收致富中相互支持、相互幫扶。西藏自去年初實施“先進雙聯戶”創建活動以來,已在全區共建立聯戶單位81140個,涉及70多萬戶、303萬人,並延伸拓展到各類學校、企業、寺廟,成為西藏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方法。統計顯示,全區以聯保聯擔形式共發放小額貸款2萬多筆、6億多元,創辦經濟合作組織和經濟實體1726個,帶動14.3萬人致富,實現增收1.25億元。同時,西藏把改進“衙門”作風作為轉變作風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文山會海”、公車使用、“三公經費”等進行了專項治理。(記者尕瑪多吉、張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