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多、會議多、檢查評比多,是黨政機關作風方面長期存在的幾大頑疾。在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抓住專項整治這個契機,對准靶子,開足火力,大刀闊斧整治文山會海、檢查評比泛濫,收到明顯成效。
會議——
少些短些節儉些
填平會海先減會。在重慶,市一級會議數量比同期減少28.5%﹔在甘肅,全省性會議精簡了40%﹔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會議分別減少45.9%和41.2%﹔在廣東,全省性會議數量比同期減少近50%,會期縮短近70%﹔廣西原有的260項節慶、論壇、展會活動,目前已取消121項,取消率達46.5%……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從嚴控制會議數量、會期和參加人員規模,嚴禁“以訓帶會”。
減會,更要“簡會”。幾個月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下大氣力簡化會議程序,減少出席會議領導人數,讓會議開得更富成效。河北明文規定,對召開的各類會議,由參會人員實時評估,滿意率低於2/3的要追究會議主辦單位責任。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在“嚴格會議經費管理、嚴禁套取會議資金”方面舉措不斷:北京出台細規,接待無公函的活動,以舉辦會議、培訓等名義列支、轉移、隱匿接待費開支等行為被納入整治范圍﹔內蒙古將每月的第二周確定為“無會周”,減少辦公經費﹔中國人保通過精簡會議活動、召開視頻會議、取消禮品制作等,節約費用2800萬元……
“省市會少了,縣裡的會自然就少了,一路下來,基層輕鬆不少。”半年多來,湖北鬆滋市八寶鎮干部周治華體會明顯。
文件——
從嚴控制防變通
沒有“高度重視”、“意義重大”等官話套話,直接切入主題……這是近日一份關於山東省檢察機關資金管理使用漏洞的報告。“現在文件簡報的內容,得‘一口咬到包子餡兒’。”省檢察院辦公室主任蔣萬雲介紹,原來的工作簡報,動輒兩三千字,得打印五六頁紙,現在一般控制在1500字之內。通過深化規范性文件“立改廢”,發改委對現行159件規章和1555件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梳理,廢止115件,修改5件。
福建以省委、省政府、省直各單位名義下發的公文、簡報等文件同比減少四成多。全省限制省直和地方上報各種應付、應酬性的簡報、報表達200余件。
中國電科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則限定文件簽署時限,提高文件運轉效率,制訂總部績效管理辦法。
為防止以信箋頭、“白頭”件等變通做法代替“紅頭”文件,雲南明確一條:能通過媒體、辦公網絡、電話、電報、便函等方式傳遞的,不再印發紙質文件,防止有人動“念頭”。
評比——
清理規范抓糾偏
“過去考核農村,一看牌子挂了多少塊,二看台賬做了多少本,導致社區耗費大量精力做台賬,有的甚至弄虛作假。”這是江蘇南京市一位村黨委書記的切膚之痛。據統計,南京全市社區共有工作台賬18類151項,其中涉及考核評比的就有71項,每項都要整套台賬。整改敢啃硬骨頭——市委出台提升服務群眾效能的新舉措,社區(村)參加考核評比的紙質台賬一律取消。
專項整改中,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清理和規范評比達標表彰活動,著力突顯“從嚴”的導向。
“以前一到年底,各類考核輪番登場,往往耽誤了正常工作。去年底不同,自治區將7項考核同時進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干部張永剛坦言:“‘打包’考核既騰出了干部精力,又節約了經費。”
河北省委常委會的整改方案明確規定,未經省委省政府批准,各級各部門一律不得設立任何檢查評比考核表彰項目﹔中國華電精簡評先創優動真格,已將總部開展的31項評比項目減少一半多,需實地檢查的合並進行一次完成……同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還嚴厲整治授牌晉級泛濫現象,切實糾正“一票否決”過多過濫問題。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02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