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建立健全群眾工作長效機制

鄧 雯

2013年12月25日13:40  來源:解放軍報

習主席指出,“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必須經常抓、長期抓,特別是要建立健全促進黨員、干部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就要把握群眾路線的內在規律和運行方式,將零散做法規范化、成功經驗制度化,持續發揮長效機制的激勵、約束作用,使群眾路線成為黨員干部的行為習慣和自覺養成,從源頭上遏制部隊不正之風。

著力構建匯集“兵”情的聯系群眾機制。“離兵近一寸,感情深一層”。領導干部經常深入基層、走入戰士、沉入末端,在懂兵意、知兵憂、染兵味中減小物理隔絕、觀念隔膜和感情隔閡。成長於網絡時代的年輕官兵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網絡的虛擬性、交互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提供了暢通的言論表達渠道和廣闊的交流空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充分發揮軍網論壇、首長信箱、軍網微博、“微政工”、微電影等一系列軍營新媒體的作用,建起機關和基層的“連心橋”、領導和官兵的“互動站”等載體平台,了解掌握官兵所喜所憂、所思所想、所願所盼。基層官兵存在“被聯系”現象,參加座談時人員被提前指定,發言內容被事先反復潤色修飾,意見建議“僅供參考”,反映的問題“石沉大海”,聯系群眾成了“走過場”。因此,要本著自由、平等原則,完善落實“雙向互動”等聯系制度,上下級之間可以隨時互聯互通,暢通官兵訴求,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反饋。

著力構建汲取“兵”智的民主決策機制。黨委決策要建立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上,從官兵中來,到官兵中去,真正凝聚起廣大官兵的智慧力量。堅持問政於兵、問需於兵、問計於兵,切實確立科學化民主化的決策原則,由依靠個人智慧和經驗轉到依靠集體智慧和群眾意見上來,通過廣泛征求廣大官兵的意見建議,採取科學方法進行系統、全面的考察和分析,選出最佳優化方案。對同官兵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要實行公示、聽証等制度,擴大官兵的參與度,使決策既符合客觀實際,又有堅實的群眾基礎。決策形成以后,要採取公示、會議、座談討論等形式進行宣傳發動,聽取廣大官兵的真實想法,及時消除各種消極思想和模糊認識,把大家的思想認識統一到黨委決策部署上來,在自覺執行、有效執行和長期執行中形成良性循環,提升黨委決策科學化水平。

著力構建凝聚“兵”心的服務基層機制。為官兵服務、為戰斗力服務,是黨的群眾路線在部隊實踐的生動體現。一是堅持“圍繞官兵轉”,形成合力。強化黨委對服務基層工作的組織領導,定期開展形勢分析、部署工作和檢查督導,專門指定一名領導負責統籌指導﹔把具體工作分解到各級機關和部門,量化細化服務基層的各項指標,明確基本任務、要求和完成時限,把擔子壓到具體業務部門的肩上,落實到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上,堅決防止對基層的困難和問題“誰都講負責、誰都不負責”的現象。二是著眼“官兵無小事”,拓展領域。當前,一些單位和領導把官兵多元化的利益訴求看作過分要求和額外奢求,一味抵制和排斥,引來官兵反感。領導和機關應站在基層官兵的角度,想基層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正確看待官兵合法、合理的物質文化需求,定期征集並做好官兵在部隊發展建設和個人訴求方面最期待的實事,明確時間和責任人,事無巨細解難幫困,真正把服務工作做到官兵心坎上。三是注重“官兵說了算”,提升質量。現在,服務基層工作總體向好,但也不乏“假服務”“倒服務”等現象,有的搞“包攬式”“壓制式”服務,隻重對上負責,忽視了基層官兵的感受和想法,服務質量更無從談起。各級要將“話語權”交給基層,始終把基層滿意作為衡量標准,通過廣泛民意測評,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領導機關的服務政績。

分享到: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