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繼續做群眾的學生

張 勝

2013年12月25日13:39  來源:解放軍報

  近日,參加單位“讀經典、學哲學”讀書會,一名同志引用了鄧小平同志一句話:“隻有首先善於做群眾的學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眾的先生,並且隻有繼續做學生,才能繼續做先生。”聞之令人深思、發人深省。小平同志的“繼續”二字告訴我們,共產黨人甘當小學生,向群眾學習,拜群眾為師,絕不能成為作秀之舉、權宜之策,必須作為生命線來堅守,作為活力源來捍衛。

  繼續做學生,是一種勇氣,沒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情懷,就放不下高人一等的官架子﹔是一種智慧,沒有“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明悟,就難於拋卻慣於俯視的目光﹔更是一種責任,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就不可能改變腐朽的封建官僚文化帶來的眼睛向上的習慣。時下,有些黨員干部不願、不會、不肯花心思下氣力讀懂、讀通、讀透群眾這本書,就在於他們從來隻有“繼續做先生”的打算,壓根兒沒有“繼續做學生”的自覺。在他們看來,做群眾的學生只是一塊敲門磚,敲開就丟﹔只是一把過牆梯,過完就抽。縱觀近年來落馬的貪官們,多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最終卻走向群眾的反面,很重要的一條,就在於沒有“繼續做學生”,沒有能夠在向群眾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而是陷入自以為是、自我膨脹的泥潭,最終走上了自我毀滅的絕路。

  你站在群眾一邊,群眾才會站在你一邊。這是“繼續做學生”的前提。習主席強調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站在群眾一邊,就是站在黨的一邊,二者不可割裂,更不能對立。盡管群眾的聲音多種多樣,既有肯定贊美之聲,也不乏批評之語甚至牢騷話。但是,隻要你站在群眾一邊,站在群眾的立場上看問題、明是非,就會明白“怨氣充積,必有任其咎者”的道理,就會自覺把意見集中的地方,作為作風改進的重點,把反映最多的問題,作為亟待補齊的短板,把聽取意見的過程,變成納民言、集民智、聚民意的好機會。這樣,即便是有些偏激甚至過火的話,也會成為三冬暖的良言。反之,隻想著站在群眾前面當“先生”,隻想著像鄒忌那樣,“私我”“畏我”“有求於我”者甚多,長此以往,任何不同意見都會變成六月寒的“惡語”。領導選擇性地“失聽”,群眾就會選擇性地“失聲”。真話聽不到,更談不上做學生。

  你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你放在心上。這是做個好學生的基礎。黨員干部“趕考”,群眾是“考官”,要交出合格“答卷”,離不開群眾的主動參與。孔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新中國成立伊始,在黃金、外幣都被國民黨運走的情況下,我們能夠成功發行中國歷史上第一種信用貨幣“人民幣”,靠的就是人民對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毫無保留的信任。這種信任,就是建立在一個個共產黨人心裡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實際行動之中。世界上任何一個政黨都不會說自己不是為民眾服務的,但百姓心中有杆秤。隻要我們真正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真正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就一定能夠聚集起不可戰勝的中國力量。在部隊建設中,我們隻有真正把官兵放在心上,在官兵最期盼的熱點上解難題、在最急需的難事上送溫暖、在最糾結的困惑上解憂愁,讓官兵不為“后路”擔心、不為“家事”分心,官兵才能真正為中國夢、強軍夢貢獻全部智慧和力量。

  你誠心向群眾求教,群眾才會不吝賜教。這是永遠做個好學生的保証。我們常說,遇到問題,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到官兵中找答案﹔碰到困難,與其自作聰明,不如到官兵中找辦法。方向對了還不夠,“橋”和“船”同樣重要。要走得進官兵之中,切不可只是背著手、昂著頭“走一走”“看一看”“講一講”,必須捧一捧戰士碗、睡一睡高低床、坐一坐小馬扎,面對面聽真話,心貼心動真情,手把手取真經,與官兵交朋友、處感情,切實打通通往官兵心中的道路和橋梁。隻有讓官兵行使對部隊建設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和維護自身權益的申辯權、監督黨員干部的評議權,下有所呼、上有所應,下有所盼、上有所辦,讓大家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官兵才樂於當“先生”,也樂於讓你當“先生”。

分享到: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