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體實在的。在實際工作中,要防止將群眾路線“口號化”、“標簽化”,積極探索推進群眾路線的具體化措施,牢牢把握住黨的一切工作的這條生命線。
群眾路線具體化,前提是准確把握群眾路線的時代內涵。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為總要求,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掃除。“為民”是群眾路線的立足之本,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所在﹔為民不僅是新形勢下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也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務實”是群眾路線的本質特征,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務實就是要考慮到老百姓的長遠利益,多辦惠民生、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實績。“清廉”是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是黨員干部的基本操守﹔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廣大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要自覺做到清正廉潔、涵養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將為民、務實、清廉貫穿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全過程。
群眾路線具體化,核心是做到“兩個一切”。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要明確“為了誰”的問題,強化目標意識。黨來源於群眾、植根於群眾、服務於群眾,作為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始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上﹔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一刻也不脫離群眾﹔圍繞增進群眾的福祉,努力發展經濟,讓廣大人民群眾盡快富起來﹔持利民為民之念、樹親民愛民之風、謀惠民富民之實,實現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明確“依靠誰”的問題,強化力量意識。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緊密團結群眾,這是黨的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証,也是群眾路線落實的必由之路。成就偉大事業必須有偉大的力量,善於發動群眾,有效組織群眾,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一切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推進人民群眾的偉大事業,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最根本的力量。
群眾路線具體化,關鍵是經得起群眾的檢驗。人民群眾對教育實踐活動高度關注,期待我們黨糾正和克服各種歪風邪氣,以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勇氣、最大的力量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我們要走出機關、深入田間地頭,到困難集中地、群眾意見多的村組去,接觸群眾、宣傳群眾、發動群眾,增進群眾感情、了解群眾訴求、解除群眾心結。衡量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主要看問題解決了多少,群眾是否滿意,風氣是否好轉,人心是否凝聚。要嚴格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切實解決群眾呼聲強烈的熱點、焦點問題,嚴肅處理問題嚴重、群眾不滿的黨員干部,讓群眾參與,請群眾監督,由群眾評議,從而讓整個教育實踐活動既富有成效,促進廣大黨員干部端正思想、增強黨性、改進作風、提高本領,又能夠真正做到令群眾滿意,經得起群眾檢驗。
群眾路線具體化,目的是提升群眾的主體地位。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真正體現和提升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主人與公仆的關系是人民群眾與黨員領導干部最真實最本質的關系。因為群眾是主人,所以群眾需要什麼服務,作為公仆的黨員領導干部就應該提供什麼服務﹔群眾什麼時候需要服務,作為公仆的黨員領導干部就應該什麼時候提供服務。當公仆不僅要為民服務,還要知道自己的權力是群眾給的。耍嘴皮子搞形式主義當不好公仆,高高在上搞官僚主義當不好公仆,貪圖享樂主義搞奢靡之風更當不好公仆。要更真誠、更謙卑地把人民群眾當作主人,把自己當作仆人,才能主動地聯系群眾和服務群眾。對群眾路線真懂真信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從而當好群眾的公仆。
(作者系昆明市委黨校經濟教研部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