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串門,見我看著書吃吃笑,很驚訝。“啥書呀,讓你看得這樣?”拿過一看,更驚訝,“呀,《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
我給他看讓我忍俊不禁的那段:
“我不管它是大事、小事,就是要解決問題。如果是解決了的問題,大事我也不管﹔如果是沒有解決的問題,小事我也得管。大連市長……提出設立一個‘市長專線’……都可以給他打電話。我不想學習他的這個經驗,因為上海有1200多萬人,我如果把電話號碼告訴上海市民的話,一天至少可以接到10萬個電話,三天就得上醫院。”(《在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成立新聞發布會上的答問》)
朋友也笑起來,“他就是個辦實事的人,淨說大實話。”這隨口道來的一句話,我卻覺得一下子就抓住了干部群眾為什麼喜歡朱镕基說話風格的要害。
眼下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倡導干部要和群眾面對面,接地氣,講實話。何為“實話”?有人說講實話就是不講空話、套話,不照本宣科、高談闊論、廢話連篇,而是講大白話。
真這麼簡單麼?未必。
啥叫大白話?就是不說空話、套話,而說讓人一聽就明白的口語。可如果口語不言之有物,沒有“真材實料”,沒有實實在在解決問題,話是聽明白了,但聽了照樣沒感覺,那樣的大白話,還是等於變相的“空話”。
因此,講實話,關鍵還在於有實實在在的內容,要管用。
“振興上海,歸根結底,士氣要振奮起來,因為這是全體上海人民的事業。埋怨、品頭論足能解決什麼問題?振興上海,這是符合上海人民根本利益的。上海具備振興的一切條件,前途是非常好的。現在就怕人心不齊,上海人才很多,議論起來沒有個完,把時機都喪失了。我到上海來工作,為什麼要厲害一點呢?你不厲害一點,不決斷,可以議論一年還做不了決議,把時機都失掉了。現在人家都在上去,廣東、江蘇、山東、遼寧,一個個往上擠,我們應該著急啊!應該看到上海在全國的地位正在下降,很多方面正在落后,我們要下決心振興上海。我想提這麼幾句話:‘振興上海,從我做起,團結協作,共渡難關。’”(《在復旦大學的講話》)
俗話說,鼓要敲在點子上。朱镕基講了一番大白話,也是大實話,話很重,也很准,很到位,句句“敲在點子上”。這番話是放在大局上考慮,放在群眾立場上權衡的,不要說群眾聽著提勁,干部聽著雖然帶點“刺”,有點扎耳,但也服氣,也鼓勁。
人民群眾為啥愛聽這樣的話?最關鍵的,是講話者不是發號召、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任勞任怨帶著大家一起干,真正是“振興上海,從我做起”。
《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收入朱镕基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工作3年多裡的106篇講話、談話、信件等,從中可以看到在當時財力、物力等各方面都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不僅帶領上海人民解決了不少很棘手的難題,比如菜籃子、交通,而且還抓了很多關系上海長遠發展的大事,比如浦東開發、成立証券交易所、住房改革、企業改革等。
經濟學家魏杰曾這樣感嘆:“在朱镕基同志任職期間,上海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落后於當時的廣東、江蘇、浙江。他竟然把一手爛牌打贏了。”
一手爛牌是怎麼打贏的?答案就在《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裡。開卷有益,何況讀這樣的奇書,不僅可以讓我們學到講話的方法,還可以學到很多做工作的方法。
比如上海出租車行業一度管理鬆懈、經營混亂,嚴重影響投資環境。朱镕基專門開會講這個問題:“最近振華、友誼汽車服務公司都在加強管理,有16個人被‘炒魷魚’了。這很好,要表揚。當然,也要體諒個體出租司機的處境,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問題,使人家心服。個體司機也不容易,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要到處‘燒香拜佛’,汽車零配件貴得要死,不送禮還買不到。要糾正這種不正之風,也要幫他們解決資金短缺、購買汽車零配件難、維修難等實際困難,扶持他們,這樣他們才會服你管。”(《下定決心把出租車整頓好》)
一番話裡有肯定,也有中肯的建議﹔有對出租車業害群之馬的憤慨,也有對普通司機實際困難的關切。入情入理,同時也傳授了工作的方式方法,一聽受啟發,拿來就管用。
因此,有人說,朱镕基講話一言以蔽之,就是“求真務實”。文以載道,言為心聲,沒有思想上、行動上的“求真務實”,是講不出這樣管用的大實話的。干不出那些實在事兒,怎麼說得出這般實在話?!不是始終真心用心盡心做事,怎麼可能真知灼見張口就來?!
而展讀之時更讓人不禁從心底油然升起敬意的,是感覺他這些實話、真話,真的是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是披肝瀝膽、發自肺腑的,情真意切,動人心魄!
“有些同志有無窮的憂慮,為什麼不憂慮上海的開放?上海這個狀況能吸引外資嗎?……我們上海已經貽誤了很多時機,現在已經財政包干了,我們不能再貽誤下去了。大家為什麼不著急呢?這個國際市場還能等嗎?你不趕快抓緊干就進不去了。小平同志總是鼓勵我們要勇於改革,勇於開拓,不要怕擔風險。他擔心的是我們猶猶豫豫,過於謹慎,貽誤時機。當經濟振興的重大機遇到來的時候,很需要馬克思主義的膽識和勇氣,很需要緊迫感。”(《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抓好經濟工作》)
腹有詩書氣自華。有些領導干部講話為什麼打動不了人?其實不在於講的是官話還是白話,老百姓看來即使有幾句官腔官調也沒啥,關鍵是不要“作秀”,要“作為”。有些領導干部說話不受聽的根本原因,還在於思想貧瘠、精神懈怠、作風浮夸。而讀這樣的講話,讓人深深感受到一個真正共產黨人、黨的領導干部那種想務急事、想做實事、想辦大事並且隻爭朝夕的火熱襟懷和高尚情操。
“這一階段以來,我浮在面上的時間比較多,參加這個會那個會,在報上、電視上露面越來越多。我並不滿意這種現象,但是我也要請同志們諒解,有些會是不是不要讓我們市委、市政府領導同志都去陪會,行不行?大家都下去調查、參加勞動,和群眾同甘共苦。天天坐在上面開會,能開出什麼名堂來?當然必要的會還是要開,現在的問題是會開得太多了、太濫了。……我實在是不堪負擔。我老是寫信說對不起,我實在沒有辦法去。我覺得要向大家呼吁,從上到下,都來精簡會議,免除這些形式主義,大家都扎扎實實去為老百姓辦幾件好事。”(《堅決落實治理整頓的各項措施》)
20多年過去了,我們依然可以感到這番懇切實在的真情話、這番表裡如一的直白話的現實意義。時間可以流逝,記憶可以模糊,但有些事情,有些話語,是不會隨風散去的,而自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會被一代一代后人銘記、承繼。
朱镕基的這些“實話”,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