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建章立制要謹防“牛欄關貓”

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3年12月12日13:52  來源:《河北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指出,在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建章立制非常重要,要把籠子扎緊一點,“牛欄關貓”是關不住的,空隙太大,貓可以來去自由。這為我們抓好整改落實、建章立制明確了重要標准。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必須警惕和克服“牛欄關貓”式的制度失效問題。

  “牛欄關貓”是關不住的

  眾所周知,牛欄是用來關牛的,如果用來關貓,勢必因其柵欄與柵欄之間空隙大,造成貓有空可鑽,進出自由。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黨的制度建設,深刻影響著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保証。如果制度的籠子扎不緊,就會造成制度失靈失效,危害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動搖黨的執政基礎。

  從當前來看,大多數地方和部門都非常重視制度建設,並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確立了“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理念。但同時也要看到,在一些單位或一些領導干部中還存在制定制度疏漏籠統、落實制度不夠嚴格等問題,主要表現在:對黨員干部的約束往往是原則性要求多,操作性措施少﹔實體性內容多,程序性規定少﹔事前安排布置多,事后檢查追究少。有的制度自身存在缺陷,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從而造成適用性不夠,有空子可鑽。這種粗線條的制度,容易出現以下問題:對制度理解出現偏差,行動上懈怠,執行制度積極性不高、落實效果不好﹔給人以可乘之機,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使制度流於形式。

  “牛欄關貓”給制度建設帶來嚴重危害。牛欄不僅關不住貓,反而導致不少規章制度成為擺設,不僅使制度措施得不到嚴格執行,而且嚴重消解了人們對於制度的敬畏和認同。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廢止不適用的制度,徹底解決制度建設中存在的“牛欄關貓”問題。

  “牛欄關貓”也是制度建設上的形式主義

  制度建設是抓好工作的根本。現在,一些地方或部門的規章制度寫得很全面,看似也很有力度,但仔細研讀和觀其實際效果,卻可以發現其中不少地方大而無當、模棱兩可、華而不實,缺乏可操作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環節中沒有真正走群眾路線,存在形式主義。

  一是在制度設計之前,沒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充分了解各方面、各層次人群的情況和訴求,缺乏對事物客觀、真實、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制度難免大而化之,缺少細則,讓人有足夠“操作”余地。一些地方或部門把制度建設作為面子工程,看起來制度完善,實際上只是寫在文件上,貼在牆上,挂在嘴上,真正進入貫徹實施階段,卻“牛欄關貓”,漏洞百出,根本做不到務實管用。

  二是在制度形成之后,沒有把制度貫徹落實的監督權交給群眾,讓群眾熟悉制度、關注制度,監督制度的運行。現實中,一些地方或部門制度、規章出台了一大堆,可以說面面俱到,應有盡有,但相應的監督機制卻有很多漏洞,既沒有“監督崗”,也沒有“高壓線”,更沒有劃定“觸雷區”。雖然有的地方聘請了所謂的監督員,但實際上並沒有賦予他們實在的監督權力。

  三是一些制度過去管用,但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已經不符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行文機關卻沒有及時廢除或修訂,致使有些規定相互矛盾,造成制度脫節或執行不利。

  四是在制度執行階段,一些人千方百計利用制度的漏洞,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制度的“牛欄”一次次地跑出個人和部門利益的“貓”。這就警示我們,在制度建設中必須注重各制度的銜接、配合、協調,切實加強執行的力度。

  扎緊“籠子”關住“貓”

  “牛欄”既然關不住“貓”,就需要把籠子補密扎緊,以防后患。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切實抓好建章立制工作,該建立的建立,該修改的修改,該完善的完善,該廢止的廢止,減少漏洞,使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更加具體、更具可操作性,讓黨員干部不能也不敢違法亂紀。

  進一步優化制度設計。在制度設計中,要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進一步提高制度設計的針對性和規范性,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特別是針對容易出問題的“風險點”,更要加密加固制度的籠子,使制度真正發揮作用。當前,要按照省委要求重點抓好“四項制度建設”:一是領導機關公開承諾制度,通過新聞媒體向全省人民公開作出承諾﹔二是領導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建立保障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三是干部考核選拔任用制度,用科學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推動作風轉變﹔四是領導干部生活待遇制度,制定明確具體的辦法,嚴格執行中央有關規定。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尤其要圍繞為民務實清廉,對已有的制度進行認真梳理,把活動中創造的成功做法和經驗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來、堅持下去,把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群眾認可的制度納入貫徹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不斷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為持之以恆地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有實體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確規定應該怎麼辦又要明確規定違反規定怎麼處理,減少制度執行的自由裁量空間”。在實際工作中,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就是要把制度自身與實施細則和監督檢查結合起來,杜絕隻有制度條文沒有實施細則和監督檢查的制度出台,堅持把制定實體性要求和程序性規范結合起來,尤其要加強制定懲戒性制度。要把制定單項制度和建設制度體系結合起來,使各項制度彼此銜接、相互配套,杜絕一切顯性和隱性的制度漏洞,尤其要堵塞權力尋租的制度漏洞,真正實現“1+1>2”的效應。

  嚴格制度執行力的監督檢查。制度的生命在於落實,落實的根本就是執行。鄧小平同志告誡全黨:“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隻有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為具體的行動、實際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們的工作才算到了位、做到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因此,防止“牛欄關貓”,一方面,要提高制度的執行力,用制度的剛性約束干部﹔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大對制度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項制度能夠做到令行禁止,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對違反制度的各種行為,要做到違者必究,查處必嚴,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增強黨員干部對制度的敬畏感。

  切實走群眾路線。杜絕“牛欄關貓”,加強制度建設,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制度建設和執行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制定制度要廣泛吸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支持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尤其要注意把人民群眾參與制度制定的環節向前延伸,使他們對於制度設計的各個環節,包括動議、起草、審議、修改直至廢止,都有充分的發言權。其次,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創新群眾參與制度設計和執行監督的方式方法,確保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都能得到充分表達和反映。在實際工作中,各個政府職能部門制定規章制度,必須廣開門路,邀請人民群眾參與,通過聽証會、論証會、座談會和征求意見會等形式,充分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要建立群眾意見反饋機制,防止聽取意見流於形式。

  (執筆:周文夫 劉月 梁躍民)

分享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