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衛生計生作為窗口行業,涉及千家萬戶利益,牽動“社會神經”,關系改革發展全局,更要切實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近年來特別是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河北省衛生計生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部署特別是習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行業實際,把握群眾關切,努力做到辦群眾所需、讓群眾受益。
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衛生計生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直接影響群眾生活、直接面對基層群眾。隻有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解群眾之所難,想方設法為患者、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才能既做好工作、又讓群眾受益。當前,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比較突出,我國醫改步入深水區和攻堅期。根據這一現實,我們要求廣大衛生工作人員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不斷增強為民意識,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圍繞讓群眾看得上病,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空白村衛生室8000多所、鄉鎮衛生院10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24個、縣級醫院164個﹔圍繞讓群眾看得起病,堅持提高保障水平與控制醫藥費用“兩手抓”,堅決把那些不該收的費用降下來﹔圍繞讓群眾看得好病,在醫務人員中深入開展“修醫德、強醫能、鑄醫魂”活動,不斷提高其服務能力和水平。
加強與群眾的溝通交流。在新形勢下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善於做群眾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衛生計生工作就是典型的群眾工作。做好衛生計生工作,注重和善於與群眾溝通交流十分重要。近年來,我國醫患糾紛時有發生,有的甚至演變為暴力沖突,就與醫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有很大關系。據統計,六成以上的醫患糾紛並不是由技術和能力問題引起的,而是由溝通交流不夠、產生誤解隔閡造成的。如果那些可能引發糾紛的“小問題”、“小毛病”能得到及時應對,就不會釀成大禍。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在全省464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建立了“患者回訪中心”,對所有出院患者開展以服務態度、服務技術、廉潔行醫為主要內容的電話回訪,並要求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促進了醫患之間的溝通交流,減少了醫患糾紛的發生。
建立群眾滿意度評價機制。我們的各項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也應當由群眾來評判。為此,我們在全省衛生部門大力推行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建設,以“病人滿意”為導向,構建患者滿意度評價系統。在醫院門診大廳、結算中心、藥房和住院病區等顯著位置安裝患者滿意度評價器,讓患者來監督和評價醫療服務。將評價結果與醫務人員績效工資、晉職晉級、年度考核、醫德醫風考評等挂鉤。實踐証明,這一舉措不僅對醫務人員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具有明顯促進作用,而且有利於維護患者和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強化便民利民工作理念。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服務人民群眾,不僅要多辦實事好事,而且要改進工作作風,把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這在計生工作中體現得更加明顯。為此,我們要求廣大計生工作人員強化便民利民理念,優化工作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比如,針對流動人口准生証辦証難這一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省衛生計生委領導班子深入基層調研,跟著辦証群眾走一趟,體驗群眾的難處,找到了問題的症結。在此基礎上,提出實現從“群眾找我辦事”向“我找群眾辦事”轉變,實行上門登記服務和個人申報相結合的辦法,推行生育登記証件承諾制、代辦制和首接責任制,努力避免推諉扯皮現象,受到群眾好評。
(作者為河北省衛生計生委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0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