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做群眾路線的模范實踐者

同事眼中的高德榮——閑不住的“老縣長”

2013年11月27日09:28  來源:雲南日報

不論是過去的老同事,還是現在的新同事,都說高德榮是個“工作狂”。38年來,他心裡永遠記挂著貧困群眾,腦中始終思考著如何讓獨龍江鄉盡快發展,行動上一直堅持著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為工作眼裡不容一粒沙

“無論在什麼崗位,擔任什麼職務,工作和生活條件發生怎樣的變化,都要堅守不忘恩、不忘本、不妄為。因為忘恩,就是負義﹔忘本,就會變質﹔妄為,就要出事。”這是高德榮多年來一直挂在嘴邊的話。

高德榮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是出了名的,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曾經有一次,我們在走訪村民時工作做得不夠細致,后來被‘老縣長’下鄉時了解到,雖然是過去很久的事了,仍然被他罵了。不過罵歸罵,我們都知道他從來都是對事不對人,目的就是要求大家把工作干好。”孔當村武裝干事吳永權告訴記者。

“龍元村的安居工程,‘老縣長’經常來。每一個點,每一個細節他都會親自檢查,隻要稍微不對,立馬就要求工程隊整改或者重做。在村民搬進新房前,‘老縣長’還要對新房的用電、用水、用火以及衛生等方面逐一交代,希望村民們能盡快適應新環境,保護好新居。”談起高德榮對安居工程的關心,龍元村武裝干事龍建華滔滔不絕。

高德榮經常對村干部說:“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不通公路是不行的。一個民族、一個地區要發展,交通建設必須擺在第一位。這是有利於老百姓的大工程,我們一定要把它搞好,不然我們就對不起黨和國家對我們的支持。”村村通公路是高德榮帶領獨龍族群眾致富的第一個願望,現在這個願望已經實現。

為產業甘當義務宣講員

草果產業現在已成為獨龍江鄉的支柱產業,僅2012年就新增種植面積3000畝,全鄉草果種植面積累計達3.5萬畝。作為草果產業的帶頭人,高德榮在草果種植初期付出了不少汗水。

馬庫村村支書楊恩對草果種植初期的艱難記憶猶新,他說:“當時獨龍江村組不通路,無論發展什麼都很困難。相比起見效益慢且前景不明的草果,老百姓更願意選擇養羊。為了提高老百姓的積極性,‘老縣長’不僅對村民進行草果苗補償,還帶領我們村干部挨家挨戶的去做宣傳動員。”

巴坡村主任王世榮回憶說:“‘老縣長’第一次給我們村發草果苗時,都是親自把草果苗發到每一戶村民手中,並詳細地講解種植方法。怕講得不清楚,他還專門在自己的種植基地舉辦培訓班,手把手地教大家種草果。”巴坡村從2007年開始種植草果,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64元,而在種草果前,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隻有300元到400元。

除了草果,重樓產業也是高德榮目前大力推進的產業。高德榮先在自己的基地試種不同品種的重樓,實驗成功后,再把適合種植的品種交給村民們種植。如今,全鄉的重樓種植已基本達到戶均一畝,預計明后年就能見效益。

為眾鄉親奔波不辭辛勞

“我們當干部、當領導的能不能走群眾路線,首先看他對群眾有沒有割不斷的實實在在的感情。”多少年前,高德榮這樣一句不經意間說的話,卻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政協主席劉正華的心裡留下了深刻印跡。他說,高德榮數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層,群眾的喜樂困苦、所急所盼,他都了然於胸,對群眾比對親人還親。

高德榮下鄉都是住在老百姓家裡,每天晚上都要在火塘邊與老百姓聊天,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並幫老百姓解決困難。有時高德榮為了解某一戶老百姓的情況,甚至不惜走幾個小時的山路。“獨龍江的每個村、每個村民小組的情況,‘老縣長’甚至比我們還熟。”“去到老百姓家,他從不擺架子,與大家親得很。”獨龍江鄉不少村干部都有這樣的感嘆。

楊恩也給記者講述了關於高德榮的幾個小故事:“‘老縣長’會不定期地到村裡給村民們做技術培訓,少則三四天,多則一星期。有時下雨,車過不來,他就走幾小時的山路進來。每次下來,‘老縣長’都要給我們帶點煙酒或者水果,他說我們基層干部很辛苦,關心我們是應該的。還有一次,臨走時老百姓堅持要送他兩隻雞,他擰不過,最后隻能偷偷給老百姓留下200元錢。村民中老的少的跟‘老縣長’都非常熟,像親人一樣。”(記者 付雪暉 鄧清文)

分享到:
(責編:王金雪、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