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以先鋒模范為鏡>>黃錫璆

一片冰心在玉壺--記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醫療首席總建筑師黃錫璆

2013年11月25日14:30  來源:新華網

走進黃錫璆博士的辦公室,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老人把頭埋在厚厚的書籍中,拿著放大鏡描繪設計圖紙,粘貼建筑簡報。

已到古稀之年,這位醫療建筑界的“梁思成”仍耕耘在設計一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現代醫院建造中,似乎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疲倦。

“醫院是救命的地方 設計上決不能搞形式主義”

提起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醫療首席總建筑師黃錫璆博士,人們可能並不熟悉。但說起他的作品,從有中國現代醫院建筑裡程碑之稱的佛山醫院,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去過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站在業主角度考慮,舒適實用,是黃錫璆設計的不二法則。

在門診樓和住院樓之間設計地下通道,用來回穿梭電瓶車化解病人辛勞﹔在手術室正下方設計供應室,一個直運貨梯即能實現手術器材消毒和無菌對接﹔在等候區建造天井擺放綠植藤椅,緩解病人緊張情緒……

北大第一醫院每個角落,都傳遞出建筑的“人情味”。“隻要醫生病人能想到的,在黃博士的圖紙上都體現了。”北大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慶林說,“醫院很難一次翻新或建成,由於設計中都做了系統性規劃和預留,在以后建造中不至於推倒重來。”

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董事長丁建同樣用“可持續”來概括黃錫璆的設計,“過了幾十年再看,仍然是世界領先。特別是一些細微之處的設計,見真情、見水平。”

已建成18年的佛山醫院,用事實印証了這一點。

“剛建成時,很多人嫌門診太大浪費空間,也覺得醫院建地下停車場不吉利,沒用處。”當時負責基建的佛山醫院原副院長譚偉棠回憶道,“醫院啟用當年就創下日門診量4600人次的紀錄,私家車的增多更是証明了黃博士的遠見。”

為將醫院設計實用舒適,黃錫璆足跡遍及國內各個醫院。“醫院是救命的地方,設計上決不能搞形式主義!”黃錫璆說,醫院的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醫生病人的緊張情緒,緩解醫患關系,就是他最開心的事。

臨危受命7天7夜鑄就建筑奇跡

黃錫璆設計了大小百余家醫院,哪座醫院設計水平最高,也許難有定論。哪座醫院情況最特殊,毫無疑問是小湯山醫院。

2003年4月21日,北京市決定建立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設計小湯山醫院這項任務分配到中國中元頭上。

專業醫生尚未對這種病毒的傳染性下結論,如何通過建筑做到有效隔離?如何在短暫時間內建成具備隔離、通風、防交叉感染等標准的醫院,對醫護人員和病人的人身安全負責?

面對重重難題,眼病初愈的黃錫璆和他的設計團隊臨危受命,連夜投入工作。集體討論、分別勾畫、群策群力,黃錫璆和他的團隊始終戰斗在設計一線,在沒有辦公室的情況下,他們就坐在路邊的台階上,畫草圖修改方案。

邊設計邊施工,經過7天7夜的努力,小湯山醫院“拔地而起”。5月1日深夜,醫院開始接收病人。

整個院區被分為三塊,病人和醫護人員的通道各不相同,防止污染的擴散。建有污水和垃圾處理裝置,對廢棄衣物和器材等消毒處理,避免二次感染。當最后一批“非典”病人康復出院時,小湯山醫院病死率不到1.2%,醫院零投訴,醫護人員零感染。

如今,這座“非典”定點醫院已成為歷史,年過7旬的黃錫璆仍奔波於設計一線。在他的辦公室,始終放有一個隨時“待命”的拉杆箱,隻要工作需要,他提起包就走。

至今,他主持設計120多所醫院,指導設計130多所醫院,是很多國外知名設計師整整一生作品量的5到10倍。憑借對中國現代化醫院的卓越貢獻,黃錫璆榮獲中國建筑學界的最高榮譽獎--第六屆梁思成建筑獎。

淡泊名利 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差在外住飯店,是不是帶星的無所謂,有的時候訂不上正規的飯店,住個簡陋的小旅館,他也樂呵呵的。”談及黃錫璆的簡朴,他的助手梁建嵐總有說不完的故事,“乘飛機出差,他從來都是訂經濟艙,多是最早的或最晚的航班,機票價格也相對便宜。”

黃錫璆對自己“摳門”,但對書和研究資料例外。

“90年代,別人出國回來都帶三大件,黃錫璆則用津貼為單位買設備和書籍。”丁建說。

“黃博士在網上買書,都買成了鑽石級會員。”黃錫璆的司機小金說,他還拜托朋友去淘國內買不到的專業書籍。

酷愛讀書,黃錫璆被很多人稱為醫療建筑的“活字典”。“醫院核磁、CT等設備的性能和設計要求,他甚至比大夫還要了解。醫療最新設備和技術的應用,他總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相關信息。”他的同事說。

黃錫璆把每一點空閑都利用起來,他做的幾乎每一件事都與醫院設計有關。年輕設計師向他請教,即便是名不見經傳的基層醫院寄來建設圖紙請他提意見,甚至是詢問醫療建筑的名詞翻譯,他都會一一認真回復。

“我們與國外醫療設施水平的距離正在縮小,但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這裡面可以研究、可以探討、可以改進的工作太多了。想到這些,自己就有一種做事的沖動。”黃錫璆說,“我有興趣,想把這個事情做好﹔人總在興奮狀態,就不覺得累。”(張辛欣)

分享到:
(責編:楊媚、權娟)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