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大家談·今天,怎樣走群眾路線(15))

對症下藥,治住“新形式主義”

2013年11月20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整改落實、建章立制,既是反“四風”的關鍵,也是轉作風的難點。如何避免雷聲大雨點小?如何避免走向新形式主義?本期摘編的三位基層讀者的來信,是建議,也是呼聲。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黨的作風建設如何為改革助力?反“四風”的成果能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態制度?下期大家談,歡迎廣大讀者站在改革新起點的背景下,提出高見。

  來稿請寄:rmrbpl@163.com,或傳真至(010)65368684

  ——編  者  

  

  整改別成“整擺”

  山東安丘  王福強

  在一些地方、部門,作風整改方案空洞、目標含糊、措施簡單,往往是整整表面、擺擺樣子,下下“毛毛雨”,“整改”變成“整擺”。

  將問題擺出來,並進行整改,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應有之義。但如果僅限於擺出問題,止步於建立台賬,滿足於上級檢查沒有問題,活動便起不到應有作用。整改落實的關鍵在於是否真正整改,群眾是不是真正滿意,而不是“走走過場”,不是民主生活會開完就“萬事大吉”。

  “不解決問題就是形式主義。”整改落實不能“擺擺樣子”、“浮”在表面、搞新的形式主義,不能整改到一半就鳴金收兵、半途而廢,要抓住問題源頭,找准突破口,一以貫之、一盯到底地從深處查、從根上改。要杜絕“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態,持之以恆、真心真意、深入透徹地進行整改,把群眾最關心、要求最強烈的問題整改落實到位。唯如此,才能使活動取得實效,群眾認可滿意。

  善於治療“特種病”

  江蘇揚州  顧  仁

  整改的目的是治好自身的“病”,改進存在的作風問題。隻有針對自身的“特種病”對症下藥,才能收到整改的預期效果。

  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諸如“學習不夠”,“工作水平還不高”,“執行制度不夠嚴格”等,這樣的“普通病”放之四海而皆准,批評起來不痛不痒,並不能起到實在效果。在整改階段,我們如果把功夫花在治“普通病”上,隻能是搞新的形式主義,達不到整改的目的。

  黨員干部分布在各行各業,有各自的工作特點。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出現的作風問題,也就形成了“特種病”。治療“特種病”,就需要用“特效藥”。例如整改辦証難、戶口申報難,就規定“可以一趟解決問題的不要讓群眾跑兩趟……凡是被舉報在辦理戶口業務過程中刁難群眾、經調查屬實的,一律停止執行職務、追究責任﹔凡是發現利用職務之便辦理虛假戶口的,一律予以開除”,這樣的“特效藥”屬於對症下藥,一經開出,自然“藥到病除”,不僅改進了作風,更受到群眾的歡迎。

  “建章”莫挂空擋

  江蘇南京  鄒  宇

  教育實踐活動到了“建章立制” 環節,相關部門都在結合實際建立了不少制度,然而一些同志認為,所謂“建章立制”就是將之前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發現的錯誤收集,統一整編成一套包羅萬象的禁止指南就可以萬事大吉。

  洛克曾經說過:法律不能被執行,就等於沒有法律。建章立制也是如此,一個合格的規章制度理應可監督、可追究、可問責,而不是僅僅充斥著禁止行為而缺失了監督方式和行為后果。不具有針對性、操作性、指導性的規章,會使規章制度淪為稻草人、紙老虎,助長了用新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的錯誤風氣。

  “建章立制”本是藥方。如果藥方根本不言及如何服用、不說明適用症狀,無論藥方的字寫得多麼端正,終究只是一紙空文。因此,建章立制時不僅要明確什麼是應該和不應該,更要明確違反制度的追究問責辦法、制定監督檢查等配套措施,這樣才能真正調配出一劑破除“四風”的苦口良藥。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20日 05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