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包俊宗:群眾路線是工會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包俊宗

2013年11月19日14:05  來源:《工人日報》

工會必須增強對職工群眾的感情,堅持一切為了職工群眾,一切依靠職工群眾,主動了解職工需求,全力滿足職工的需求,始終同職工群眾心連心。

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工會作為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必須帶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群眾路線作為工會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群眾路線是工會的生命線

工會是黨領導的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權益的代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和民主權利是工會的基本職責。正因為工會是職工群眾的組織,工會才能成為職工權益的代表者、維護者,才有權力代表職工與企業談判協商,簽訂合同﹔與政府溝通協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工會事業的發展動力來自於職工群眾的需求。世界工會運動的歷史表明,十九世紀的工會與今天的工會相比,維護職工權益工作的領域、范圍、要求、方式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總體呈現出由爭取勞動經濟權益、安全衛生權益等初級權益向爭取精神文化權益、政治民主權益等高層次權益發展。工會不僅僅要與直接關涉職工權益的企業方進行談判協商,還要與政府、社會有關方面溝通協調,積極參與影響職工權益的法律和經濟社會政策的制定,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地替職工說話辦事。

與政府權力機關相比,群眾組織最大的特點是群眾性和民主性。不論是其產生還是開展活動,都不能依賴行政權力、行政命令。除了自身來自於職工群眾,由職工群眾民主選舉產生外,重大決策要由職工民主選舉產生的委員會集體討論、民主協商做出,充分體現職工群眾的意願,開展活動要依賴於職工群眾的意願推動和積極參與,工作的效果要由職工群眾評價和檢驗,而不能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做決策、搞活動。工會必須增強對職工群眾的感情,堅持一切為了職工群眾,一切依靠職工群眾,主動了解職工需求,全力滿足職工的需求,始終同職工群眾心連心。

群眾路線是工會的根本工作路線

群眾路線的內涵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它既是認識論,又是方法論。

從認識論的角度看,工會來自職工、植根職工,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工會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職工,一切工作都要依靠職工,一切活動都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在價值取向上必須要有對職工群眾的真情實感,同職工群眾保持密切聯系,扎根基層、置身群眾,了解職工所思所想,把握職工所盼所憂,解決職工所需所急,為他們排憂解難,使工會工作始終貼近基層、貼近職工群眾,符合職工群眾意願。

從方法論的角度看,工會工作要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作為根本工作方法,貫穿於工會工作的整個過程。在決策階段,如謀劃工作、制定規劃、出台政策的時候,真心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建議,實行民主、集思廣益,問政於職工、問需於職工、問計於職工,將職工群眾的意見歸納和集中起來,化為系統的意見。在執行階段,把集中職工群眾智慧形成的決定,交給職工,組織職工、宣傳職工、教育職工、團結職工、依靠職工,通過把決策變成職工的自覺行動使之得到貫徹落實。“閉門造車”、“一言堂”,不可能做出科學、正確、符合職工意願的決策。僅靠行政力量、行政命令單方面強制推行,沒有職工群眾的積極參與,任何決策都不可能得到真正落實。

把群眾路線貫穿於工會工作之中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以“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核心內容的施政理念。這種理念隻有成為各級工會干部的一種自覺行動,成為一種起主導作用的工作方法,才能在工會工作中得到貫徹落實。

群眾路線要貫徹到各級工會工作的整個過程,任何時候都要貫徹執行,不能有的時候用,有的時候不用﹔需要的時候用,不需要的時候不用。為此,必須從制度層面探討建立貫徹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用制度規范工會干部的行為,並依靠職工群眾的監督把各項制度落到實處。要建立收集聽取職工意見的制度﹔建立工會決策依靠職工實施的制度﹔建立工會工作由職工評判制度。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