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人民論壇:有話要放到桌面上來講

沈小平

2013年11月18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一些領導班子內部,有的人看到別人的缺點錯誤,彼此之間在工作上出現意見分歧,不是開誠布公地指出,當面說清楚,分清是非、辨別真假﹔而是背后嘀嘀咕咕、議論紛紛,互相指責、彼此埋怨。這種“當面不說,背后亂說﹔開會不講,會后亂講”的現象,是一些黨組織民主生活的一種不正常表現。

  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不僅‘班長’要這樣做,委員也要這樣做。不要在背后議論。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面上來討論,規定它幾條,問題就解決了。”有話放到桌面上來講,既是領導班子解決內部矛盾、加強內部監督、維護團結的重要方法,也是同志之間形成共識、消除誤會、化解矛盾的有效辦法。真誠批評,當面講明,錯誤思想影響排除了,心裡疙瘩消除了,力量也就凝聚了。相反,就極容易形成力量的“內耗”。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出現缺點、錯誤是難免的。特別是當前,發展任務繁重,矛盾問題復雜。面臨新情況、新問題,領導班子成員之間出現工作上的意見分歧是正常的。同時,來自現實生活中的誘惑和各種不良風氣的侵蝕,使領導干部時刻都在經受著嚴峻考驗。在這種情況下,有話擺到桌面上來,不論是對於提高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還是增強抵御誘惑和侵蝕的自覺,無疑是十分必要的。正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為共產黨人,有話要放到桌面上來講。

  唐代宰相魏征恪守“有言在喉而不吐,不忠﹔有危以亂而不奏,亦不忠也”的為官之道,不圖恩惠不怕斬,前后陳諫三百余事,一生諫諍多達“數十萬言”,被后人贊譽為“千秋金鑒”。不能做到把話放到桌面上來講,說到底還是私心雜念在作怪。有的害怕開展批評影響同志間關系,陷入孤立、怕丟選票﹔有的自身行為不端,害怕踢了別人的“痛處”,人家就會揭自己的“瘡疤”。我們的事業需要的是光明磊落、敢於擔當的干部。一事當前先為自己打算,自顧自憐、明哲保身,在丟掉了黨性原則的同時,也丟掉了自身在群眾中的威信,很難擔當重任。

  春秋時期,齊威王頒布命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1978年,廣東一位基層干部給省委領導同志寫批評信,措詞用語尖銳、尖刻。這位領導同志回信誠懇接受他的意見,並自曝來信強調:“下面干部敢講話,這是一種好風氣,應當受到支持和鼓勵。不要怕聽刺耳的話,寫信的同志相信我不會打擊報復他,這是對我們的信任。”

  陳雲同志說,有錢難買反對自己意見的人,有了反對意見,可以促進自己思考問題。如果一把手不願意聽取不同意見,特別是批評自己的意見,“老虎屁股摸不得”,誰還敢當面批評?作為領導干部,就必須有容人容事的大氣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領導干部願意接受批評,人們才敢於批評。而越是坦蕩就越能贏得理解,越是能擔當就越會有威信。

  如是,批評就成為一種強大正能量,使我們在暗夜裡也看得清前行的路,在迷茫時也能迅速校正航向。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18日 04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