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踐活動中,查擺問題找得准不准,整改措施定得實不實,成效由誰來評判?看一幅幅“自畫像”畫得真不真實,最好的辦法還是請群眾來“品鑒”一下。
對鏡自描,難免喜歡找最佳角度。從查擺到整改,要讓“四風”問題無處隱、真正改,必須得有群眾路線這個“修正液”。如果只是關起門來,查擺問題隻憑個人想象,避重就輕﹔整改措施大而化之,虛張聲勢,勢必與群眾相脫離,與主題相背離,變成表面文章。拿出“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的謙遜之態,把群眾請進門來觀看“畫展”,在各道工序上都發揮好評判作用,活動才能有的放矢,“自畫像”也才能畫真、畫實。
如何評判呢?一曰求計。旁觀者清,讓群眾敢評、評好,就要從善如流,杜絕孤芳自賞,勇於為“畫中人”脫下自欺欺人的厚外套。二曰借力。握筆之際時時念懷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真正改掉“自畫像”上的霸氣、邪氣、暮氣,回歸公仆本色。開門納諫,誠心接受監督,則查擺問題的用墨愈發潤朗,整理妝容的筆觸更加有力。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1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