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活動簡報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簡報》第113期

沈陽、大連、長春、寧波、廣州
在解決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上出實招、求實效

2013年11月14日16:35  來源: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沈陽、大連、長春、寧波、廣州市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認真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真心誠意聽取群眾訴求,立竿見影解決民生問題,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讓群眾見到實實在在的活動效果。

沈陽市站在群眾立場找問題、改問題。聚焦群眾強烈關注的“四風”問題,通過請群眾“會診”、常委會“把脈”、互聯網納言等方式,黨政機關重點征求部門利益、特權思想、文山會海、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等方面問題,執法部門和窗口單位重點查找服務態度、服務水平、服務意識、依法行政等方面問題,基層單位重點查找令行禁止、執行政策、群眾觀點、大局觀念等方面問題。針對反映突出的垃圾無害處理、群眾文化建設、城市環境治理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市政協主要領導深入垃圾處理場和施工現場,實地了解情況,現場責成相關部門研究解決。對於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問題,要求相關部門把整改任務逐級逐項分解落實到分管領導、分管部門和具體責任人。研究制定《關於改進作風聯系群眾辦法貫徹執行情況督促檢查工作機制》,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等制度。對群眾信訪舉報中排查出的違紀違法線索深挖細查,全市共立案160件,涉及人員237人,移送司法機關72人。

大連市深入基層接地氣、真心實意解民憂。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直接深入到村、社區、企業、學校、醫院和站所,聽取基層單位和群眾意見建議,研究問題產生的根源,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市委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先后兩次蹲點調研。市委常委召開各類座談會20多個,走訪群眾家庭100多戶,征集意見建議200多條。針對蹲點調研收集到的群眾關注的6方面突出問題,專門召開常委會集中研究,逐項分解落實到部門,要求限期解決,並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目前,關於鄉村道路建設管理、城市文明交通體系建設、環衛體系建設、鄉鎮(街道)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等4方面問題,已進入組織實施階段﹔關於精簡文件會議和建立健全直接聯系群眾長效機制問題,已研究出台有關制度文件。市管黨員干部在蹲點調研中共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1200多個,正在協調解決的問題880多個。

長春市狠抓問題整改、回應群眾呼聲。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突出問題,開展清理辦公用房、集中整治違規配備和使用公車、公款吃喝、超標准接待、文山會海、節慶會展過多過濫等方面專項治理。全市共清理超標車639台,1556輛警用號段車輛換發了普通車牌﹔取消慶典、論壇、會展、聯歡會202場,累計節約資金1271萬元。加大食品藥品安全、老舊危房改造、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市容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工作力度,全面整治284棟D級危房,為2.3萬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營養午餐。推動頑症積案化解,探索實行重點信訪案件領導干部包保制度,59個重點案件明確包保責任。各部門一把手接訪486批2782人次,受理問題884個,辦結833個。推進行政審批事項改革,取消審批要件401件,審批時限平均壓縮20%。查出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人員2543人,追繳已發工資17萬元。

寧波市堅持問計基層、著力服務民生。瞄准“四風”靶子,以帶著感情經常走、帶著問題及時走的“雙帶雙走”要求,廣泛開展“百局千人”走親連心活動,進基層、到一線,努力找准找實找清問題。市委常委集中2—3天時間到基層蹲點調研,聽取基層群眾和鎮村干部反映的各類問題。邀請20名媒體代表、熱心市民組成“市民觀察團”,零距離問計“群眾路線”。對群眾反映突出的推諉扯皮、消極應付、辦事效率低等現象,即說即辦、立行立改。深入推進打通“斷頭路”、百萬學生餐飲放心工程、養老設施建設等9大“惠民利民”專項行動和深化公共資源市場配置改革、推進有效投資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大通關”平台等6大“優環境促發展”攻堅行動。截至目前,共打通“斷頭路”59條,整治主干道17條,淘汰中心城區810台燃煤鍋爐,投入198億元資金實施“陽光征拆”,取消調整審批事項90項,審批辦理平均提速90%以上。

廣州市多種形式聽取意見、轉變作風服務發展。採取民情懇談、召開座談會、設置意見箱、發放調查問卷、開通熱線電話、設立電子郵箱等方式,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建議,共收集意見建議2.47萬條。建立網上來訪接待廳和網上信訪大廳,全市166個街鎮全部建成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市領導班子帶頭踐行基層聯系點制度和挂點服務企業工作方案,各級領導班子化解信訪積案512宗。全市會議活動、文件簡報同比減少23.5%,評比表彰項目減少71%。市直部門和區縣審批事項實行網上公開,實施並聯審批、流程再造,審批時間縮短60%以上。市發改委從“你約我”到“我約你”,面對面解決問題﹔市中院開創“一對一”個性化訴訟信息服務﹔市環保局積極回應群眾對環保工作的意見建議﹔市民間組織管理局推出社會組織管理10項便民措施。

分享到:
(責編:權娟、楊媚)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