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央外辦、外交部緊密結合外事外交工作實際,充分運用前段聽取意見和近期談心談話、開展批評成果,緊緊圍繞更好履職盡責抓整改。
中央對外聯絡部“四輪驅動”抓整改。提出重點從聯絡協調、調研外宣、干部黨建、行政后勤4個關鍵環節抓整改。一是在外聯工作中切實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完善部機關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辦法,制定禮賓工作和新聞報道實施細則,按照因事定人原則安排領導出訪活動,嚴格控制人數、天數和出訪國家。對中越兩黨理論研討會、“理解與合作”對話活動、中非共促民生發展研討會、國際和平日等雙多邊大型活動,著重調整主題、深化內涵、精簡規模,突出政黨外交、公共外交、民間外交“三位一體”效果。二是增強調研外宣針對性實效性。主動加強重大問題研究,啟動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前蘇聯及東歐國家宣傳思想工作經驗教訓系列調研,加強“國際意識形態領域形勢”和“黨的國際形象塑造”等專題調研。著眼大勢抓外宣,開展以“中國道路中國夢”為主題的對外傳播工作。三是強化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把牢干部思想“總開關”,結合黨的對外工作實際,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安全保密“三項教育”活動。錘煉干部過硬作風,著重圍繞傳承“忠誠、敬業、求實、開拓”優良部風,制定加強青年干部作風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四是提升機關運轉效率。對部內工作網論壇上涉及行政效率、后勤保障的群眾意見建議進行集中整理,積極採納並逐一反饋。全面做好91項規章制度廢改立工作,加緊完善《中聯部工作手冊》。從反映較多的辦公區管理等具體事情改起,一件一件解決實際問題。
中央外辦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為主線切實轉作風。一是深入一線加強調查研究。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分赴交通運輸部、國家海洋局、雲南省和東海、南海等地實地考察調研,全面掌握我國對外工作特別是周邊外交工作新情況新問題,深入了解涉海形勢、維護海洋權益工作的最新情況,為開好中央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提供第一手情況和資料。二是嚴格外事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委印發《關於進一步規范省部級以下國家工作人員因公臨時出國的意見》,強調秉持因事定人原則安排黨政干部因公出國,建立因公出國公示制度。今年第三季度,拒絕簽批省部級領導干部出訪請示28件,佔報批總量的18%﹔取消地方出訪團組24個,佔地方報送出訪請示件總數的30%﹔減少出訪國家10個。三是切實改進文風會風。嚴格控制會議規模和頻率,提高會議效率,明確不出席與工作無關的會議、論壇。適當壓縮中央外辦月度形勢研判和對外工作協調會紀要、維護海洋信息綜報等文件的發送數量。四是加強組織和制度建設。主要負責同志帶頭與局級干部談心,專程看望新調入的同志,帶動各級領導干部加強與群眾溝通交流。完成新一屆機關黨委換屆,成立第一屆機關紀委,強化機關黨建、紀檢和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保障。修訂保衛保密、勤政廉政等方面的規章制度20項,推進作風建設制度化長效化。
外交部“四抓四改進”推動立查立改。一是抓戰略謀劃,改進工作思路。堅持想大事、謀大勢、抓大事,使外交工作更好服務於國家發展大局。精心籌劃明年首腦外交,圍繞主辦明年上半年上海“亞信”峰會和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做好政治安全和經濟合作兩篇大文章。堅持出、來訪結合,多邊會議與雙邊訪問結合,統籌做好核安全峰會、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二十國集團峰會等系列重要多邊機制活動的策劃。學習貫徹中央周邊外交座談會精神,研究提出布局周邊外交重點工作思路和措施。二是抓服務發展,改進內外統籌。深入研究國外化解產能過剩、擴大內需、城鎮化等方面的經驗教訓並提出可行性建議上報中央。深入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完善能源保障網絡、周邊互聯互通、企業“走出去”等方面的調研和項目,配合有效防范應對外部經濟金融風險挑戰。積極協調外賓赴地方參訪,協助組織好寧夏中阿合作論壇和西博會等活動。三是抓外交為民,改進服務民生工作。積極應對我海外存在不斷擴大帶來的新挑戰,做實“海外民生工程”。牽頭與26家部委建立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同有關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部門建立專門協調工作機制,推動建立省級領事保護工作跨部門協調機制,構建“大領保”工作格局。加強領事工作信息化建設,建立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提升窗口服務質量,大幅降低駐外使領館對護照等旅行証件收費標准,規范簽發時間,改進注銷方式,減免部分困難人員辦証費用。四是抓內部建設,改進工作保障。嚴控外事活動規模,壓縮高訪團車隊規模和用車數量,今年已壓減因公出國費用6600余萬元。壓縮公務接待,截至第三季度,部機關招待用餐從去年同期的346場次壓減至62場次。降低調研成本,修訂關於改進調研文風的規定,加大部內外、前后方聯合調研力度。提升機關運行效率,穩步推進外交部電子政務、文件運轉中心、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文件刊物種類削減近40%,會議數量同比減少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