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思想縱橫)

“以百姓心為心”的啟示

張劍偉

2013年11月13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這是《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意指為政者應沒有私心私欲,能夠體察民心、傾聽民聲、順應民意。這對於我們今天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有一定啟示意義。

  為政者隻有不存私心、不謀私利,不“亂為”、“妄為”,自覺“去甚、去奢、去泰”,才能做到“以百姓心為心”。背離黨的群眾路線的“四風”之弊,究其實質就是私心作祟,沒有做到“以百姓心為心”。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一個玩“花架子”,一個“擺架子”,以自我為中心,高高在上,唯我獨尊,注重個人“面子”,關注自我“形象”,在實際工作中就容易表現為忽視民聲、脫離群眾﹔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把“百姓心”拋到九霄雲外,遠離黨的宗旨,追求個人欲望的滿足和感官享受,置群眾冷暖於不顧,奢侈浪費,有的甚至走向了犯罪。“以百姓心為心”,自覺抵制私心膨脹、私欲泛濫,既是黨員干部個人長久發展的根本,更是黨員干部干好工作、為民服務的基本要求。

  “四風”問題絕非行事風格、生活小節之類的問題,而是一個嚴重違背黨的宗旨、動搖執政之基的大問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民心穩則社會穩、政權固。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啟示我們:隻有“以百姓心為心”,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以謙卑之心聯系群眾,以真誠之心深入群眾,以敬畏之心服務群眾,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樂群眾之所樂,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才能從思想源頭上清除“四風”之弊,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干大事、創大業。“以百姓心為心”,就是要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認識, 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僅是我們黨與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而且是我們黨永葆青春與活力的根本所在。這具體到每一位黨員干部的身上,就集中體現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百姓心為心”。習近平同志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指出:“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中國共產黨是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其他特殊利益。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這是事關黨性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問題。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隻有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內化為自覺意識、外化為實際行動,真正克服“四風”之弊,才能進一步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13日 07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