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下基層調研自己打傘﹔帶頭召開民主生活會,自己動手寫發言稿……這裡頭,親自動手是一大亮點。
老一輩革命家譚震林對官僚主義深惡痛絕,一次到賓館開會,服務員替他開門,他把服務員叫到跟前,先問是不是誰來都給開門,服務員說為領導服務。他說:“對你開門,我先表示感謝了。但是我也得告訴你,以后像我這樣身強力壯不傷不殘的人來了,不管他官有多大,都不管開門的事!如果當官當到連門也要別人開的地步,這個官也就差不多完蛋了! ”
譚老的意思很明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要自己動手,不要別人代勞。事兒不大,但老一輩革命家的思慮深,境界高,於今仍很有警示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條件的改善,有些干部患上了“通信工具依賴症”和“拐棍依賴症”,靠遙控指揮,讓旁人代勞,嬌懶之風滋長,親力親為之風淡化。 “親自”的能力越來越差,不是好現象,不是好作風,也不是好兆頭。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能力和水平,要靠“親自”提高,別人代勞是不行的。要當好領導,要領導得好,緊要的一條,就是身體力行,率先垂范。遙控難深入,拄著拐棍走不遠,轉變干部作風,淡化“遙控”、“拐棍”意識,多些“親自”,是應該的,也是有好處的。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這是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口號,而今用到領導干部身上也很有現實意義。干部要親自部署、親自干。什麼事情隻有靠自己才能達到真正的可靠。自己動手,才有收獲和喜悅。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一些事情,親歷,才見其究竟﹔親為,才曉其過程﹔親想,才得其所悟。凡事親自動手,經多見廣,既能養成平素注重學習和調研、勤思善想的好習慣,更能出思路出方法出境界,提升能力和水平。老是靠遙控、靠拐棍,分內事讓人代想替干,不過腦,沒有深刻感知﹔不過手,不知輕重緩急,何談能力和水平?一懶生百病,渾渾噩噩而怡然自得,無所事事而指手畫腳,一些人變質變壞,就是由此開始的。
自己動手,方有主動權。進一步增強公仆意識和服務意識,就要邁開雙腳到群眾中間去,見真人、辦實事,從群眾中汲取道德力量,從群眾中謀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樣,掌握第一手資料,才有主心骨,精於謀劃,長於預見,才得心應手,處置得當。倚重遙控和拐棍,重享樂,輕盡職﹔重虛名,輕實效,手中隻有“二手貨”、“舶來品”,說話無底氣,辦事無根底。往往有些事情,為什麼在一片表態的聲音中走了樣?因為這個表態未必是領導者自己動腦筋想的。為什麼在一片落實的聲音中落了空?因為這個落實未必是領導者親力親為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調研的事就要親自跑,定下來的事情就要親自抓,部署了的工作就要親自查,關鍵部位、重要環節,就要親自上陣,都這樣做了,就沒有抓不好的事。
自己動手,防驕戒奢。 1958年1月的南寧會議上,毛澤東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條》中指出:“一切依賴秘書,這是革命意志衰退的表現。 ”可謂一針見血,因為患上“遙控依賴症”和“拐棍依賴症”,舒適倒是舒適,但拋棄自己,消磨自己的生命力,還有什麼作為?所以,堅持自己動手,實是防驕戒奢的根本之計。自己做事,抓得細,耐得煩,才不養尊處優﹔吃些苦,受些累,才不懈怠身心﹔經常深入基層,才不高高在上﹔經常和群眾干在一起,才不做官當老爺。如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勤政不息,自己動手,才能永葆昂揚之氣。
身體力行是一種風格,更是一種境界。把心思用在干事業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實中,下決心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下決心從送往迎來中擺脫出來,認真做事,真正造福一方,創造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才不負人民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