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落實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實現好,是順應時代潮流,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的重要舉措。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全市司法系統深刻認識“楓橋經驗”蘊含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堅持把“楓橋經驗”基本精神貫穿於司法工作各個方面,積極建立以“主動走訪、主動宣傳、主動調解、主動維權、主動幫教”為主要內容的“五主動”群眾工作長效機制,為推動“科學發展、富民興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切實樹立司法行政機關服務為民的良好社會形象。
主動走訪,搭好“前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要積極主動走訪。首先,思想上尊重群眾。“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善於當“學生”,努力學得更多一些、鑽得更深一些、用得更好一些。其次,感情上貼近群眾。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准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通過走訪,切實察民情、知民意,正所謂“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最后,工作上依靠群眾。干部心系群眾、埋頭苦干,群眾就會贊許你、擁護你、追隨你﹔干部不務實事、驕奢淫逸,群眾就會痛恨你、反對你、疏遠你。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堅實的執政基礎,隻要我們永不動搖信仰、永不脫離群眾,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
通過開展大走訪、大下訪和“三下三清”活動,與群眾“零距離”溝通、面對面談心,讓機關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離開椅子進村子,走下車子進院子,放下架子問點子,扑下身子找路子,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收集法律需求,提供法律服務,切實糾正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主觀主義的作風,形成機關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
主動宣傳,當好“顧問”。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全黨關心、社會關注、群眾期盼的重大問題,必須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法制是社會活動的基本准則,必須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法制宣傳教育,是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途徑。要建立主動宣傳機制,努力形成人人學法、人人知法、人人守法的輿論氛圍,為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一是要促進全民參與法制活動。法制教育,責任重於泰山,事業任重道遠。通過法制教育活動,達到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改進提高的目的。二是要定期開展送法下鄉活動。不斷深化“六五”普法,繼續深入開展“法律八進”活動,弘揚法治文化,提升全社會法律素養,培養全民守法意識。三是要推進法制網絡體系建設。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治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科學合理、層次分明的法律法規體系,以保障實現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為主線。司法宣傳是司法活動中一門重要的溝通藝術,對於開拓現實司法理念,提升專業司法知識,加強實際司法能力有著重要意義,是司法活動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通過主動宣傳體制機制,凝聚“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的正能量,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主動調解,扮好“紅娘”。鯀治水九年無功,堵之害﹔禹治服洪水,疏之利。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社會矛盾高發頻發,社會格局深刻變革。現階段的社會矛盾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群眾怨氣積郁難疏,嚴重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妨礙經濟科學發展。目前我國社會管理活動中的重難點問題都是以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為中心展開的,完善的調解制度成為解決我國現時期社會問題和矛盾的重要方式。
首先,端正調解理念,科學規范調解。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要把群眾切身利益放在心上。調解理念往往隨時間、地點、條件而轉移。傳統歷史環境下,調解理念所倡導的是社會和諧,但往往回避矛盾,壓制糾紛。新時期,我們的調解理念應當與時俱進,以實現社會管理科學化和社會和諧穩定為旨歸,樹立規則意識、權利意識、風險意識。其次,健全組織機構,提高業務素質。實現人民調解組織機構的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調解組織機構。加強調解員的業務培訓,實現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提高其處理糾紛、化解矛盾的實際能力。最后,完善化解機制,疏通化解渠道。要著力完善定期排查、及時調處、聯調聯動、保障執行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變被動為主動,實現調解工作的常態化,主動為社會舒筋活血、理脈順氣、開渠通流。
主動維權,建好“陣地”。維權工作貫穿於社會歷史的整個過程,滲透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確保每個公民公平公正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是司法公正的具體體現。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深入推進,維權成為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維權工作在我國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具有獨特優勢和重要價值。
首先,主動維權。司法機關對於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拓寬民生服務領域,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切切實實為人民群眾說實話、辦實事,把主動性貫穿於維權工作的整個過程。其次,依法維權。要嚴格遵循國家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程序合法、過程合法、行動合法,實現“陽光維權”。最后,科學維權。重要的問題在於教育農民,使其採用合理得當的方法,而不是魯莽愚昧的方法,去科學維權。建立主動維權機制,就是要加大法律服務行業的管理力度,引導法律服務從業者誠信執業,執業為民﹔推進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擴大法律援助范圍,為群眾提供及時、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因此,一方面,深入調查研究。切實掌握第一手資料,不預先定調子、劃框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夸大、不縮小。另一方面,堅持以理服人。講道理,擺事實,以理服人讓人心悅誠服。
主動幫教,做好“后援”。加強對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務,做好幫教工作,對預防重新違法犯罪、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和重要內容。全市司法行政系統要著力於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科學發展,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幫教,創新幫教方式方法,使全市幫教工作取得切實效果。
首先,創新教育管理方式,提高管教質量。根據管教對象的特點,實行嚴管、普管和寬管三個層次的管理方式,因人施教,因人幫教,根據管教效果,適時進行調整。其次,做好延伸幫教工作,鞏固管教成果。市司法行政系統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動員各種社會力量採用多種形式開展幫教活動,使管教人員能夠迅速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正能量”。最后,拓寬安置幫教路徑,營造良好氛圍。堅持“用活政策、整體銜接、因人幫教、科學安置”的幫教工作思路,從精神上幫教,防止思想懈怠﹔從情感上幫教,樹立自信勇氣﹔從生活上幫教,合理安置就業﹔從法律上幫教,杜絕違法犯罪。我們建立主動幫教機制,就是要通過主動幫教幫扶,建立預防重新違法犯罪的長效機制,促進刑釋解教和社區矯正人員轉變思想、重塑人格、走向新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政貴有恆”。為官一方,為政一時,既要大膽開展工作、銳意進取,又要保持大局穩定和工作連續性。“五主動”群眾工作長效機制,重在建機制,落實責任,搞好工作﹔重在抓落實,主動作為,積極有為。全市司法行政系統要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措施,主動作為,真抓實干,真正做到一張好的藍圖一干到底,不折騰,不反復,切實干出成效來。
(作者系重慶市司法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