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梁希晨:教育實踐活動要把握四個“度”

2013年11月08日16:15  來源:甘肅日報

各級黨員干部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所作所為和人民群眾所思所想能否深度融合,是檢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標准之一。干部如何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進一步端正思想、率先垂范、與民談心、促進工作?筆者認為應該把握四個“度”。

思想上把握“純潔度”。基層干部工作在一線,直接與群眾打交道,最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宗旨”意識強不強,工作作風實不實,思想動機純不純,工作方法對不對,直接影響到黨、干群關系和教育實踐活動效果。作為基層干部,要深刻認識教育實踐活動的核心內容,准確把握教育實踐活動的方式方法。要結合工作實際,按照省委要求,從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教育實踐活動的緊迫性﹔從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教育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高度充分認識教育實踐活動的普惠性。

行動上把握“貼近度”。基層干部要深入生產一線,下到田間地頭,來到村庄院落,貼近群眾生產,走進群眾生活,積極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在思想上,首先要清楚“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隻有心中裝有群眾,才能走進群眾、融入群眾,真心為群眾謀利益,辦實事。在行動上,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運用干部知識儲備優勢,積極為群眾生產生活建諍言獻良策。對於新的生產實用技術,要通過自身學習掌握要點,然后深入田間地頭示范指導﹔對於鄰裡糾紛,要堅持調查研究,弄清事情原委,辨明是非曲直,多聽群眾意見、尋求解決途徑,不但要與群眾“身近”, 更要“心近”。

方法上把握“靈活度”。我省是個多民族省份,各地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規范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一,既要在政策上做到規范統一,又要在方法上做到靈活有效。要與民溝通“本地化”, 把握“靈活度”,用群眾耳熟能詳,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情感”與群眾交流,將黨的各項惠農惠民政策與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結合起來,用真摯的感情、生動的事例、通俗的語言溝通交流,結合具體工作的要求、時限、難點和群眾的習俗、訴求、焦點,靈活選擇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 “好心辦壞事”的事情出現。

成效上把握“滿意度”。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實踐的檢驗者。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是否到位,干部作風是否轉變,黨群干群關系是否改善,這些都取決於各級干部“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能否得到真正落實,“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能否得到有效解決。因此,隻有在思想上重視,工作上務實,生活上清廉才能使群眾滿意﹔隻有政治立場堅定,生活艱苦朴素,辦事公道正派,才能達到密切聯系群眾、改進工作作風、提升素質形象、得到群眾擁護的根本目的,共同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作出新貢獻。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