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作風建設大家談

踐行群眾路線莫拿群眾當“擺設”

萬忠家

2013年11月07日14: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當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黨員干部紛紛走進基層、走進群眾,以轉變作風、踐行宗旨的實際行動,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樹立了共產黨員、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但是,下基層也好,搞調研也好,大走訪也好,切莫把群眾當“擺設”。

調研莫要“拽”群眾。有的基層單位和干部因為工作有漏洞、有差距,怕上級領導調研時發現問題,有意“拽”一些老實聽話的群眾參加調研,提前教好怎麼說,以保証單位的工作不“露餡兒”,自己的領導不“丟面兒”。注重調查研究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員干部應當具備的工作作風。“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通過調查,才能發現問題﹔發現了問題,才能研究問題﹔研究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如果“拽”群眾參加,在上級面前弄虛作假,調研就失去了意義,更談不上解決實際問題。

座談莫要“拉”群眾。有的基層單位和干部因為“政績意識”作怪,本來工作做得比較出色,但為了在上級領導面前更“出彩兒”,特意“拉”一些能說會道的群眾來參加座談,談的人“星光燦爛”,聽的人“喜笑顏開”,最后不出意外肯定“皆大歡喜”。密切聯系群眾,就要傾聽群眾的心聲,了解群眾的意願。轉轉街頭巷尾、走走田間地頭,與普通群眾一起座談,嘮嘮家常嗑兒、說說知心話兒,是了解基層情況、摸清基層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本來談心談話是好事,但是這麼“弄虛”,群眾很反感。

走訪莫要“挑”群眾。有的基層單位和干部因為為了不給來走訪的上級領導“添麻煩”,會“挑選”一些比較困難、而且不亂說話的群眾作走訪對象,保証不會向上級領導提額外要求。人民群眾是黨的事業的力量源泉,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既是黨員干部工作的出發點,也是工作的落腳點。像這種“挑”群眾、“被”走訪的現象,表面看走進了一戶兩戶群眾的門,但是離大多數群眾的門卻越來越遠,是沒有辦法真正了解清楚廣大群眾的疾苦的。

“拽”群眾、“拉”群眾、“挑”群眾這三種現象,從本質上講,就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作怪,就是干部的工作作風出了問題,背離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偏離了黨的群眾路線。要破除“拽”、“拉”、“挑”的怪現象,上級部門和領導、基層單位和干部,都要樹立務實之風。作為上級,應當改變過去提前安排路線的老習慣,輕車簡從、明察暗訪,到社區樓院、廠礦車間、田間地頭直接與基層接觸、與老百姓接觸,才能掌握真情況、發現真問題。作為基層,應當走回“尋常路”,讓工作回歸正軌。干得好的,不驕不躁,再上台階﹔干得不好、存在問題的,虛心整改,力爭上游。作風實不實、工作真不真,群眾路線就是一塊“試金石”,正所謂“腳踏實地,進千家萬戶乃知社情民意﹔真心實意,嘮家長裡短方解百姓疾苦”,隻有與群眾心手相連,黨員干部才能為人民群眾打開一把傘、撐起一片天。

分享到:
(責編:秦華、趙晶)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