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除“四風”要真查嚴懲實改

賈如興

2013年10月31日17:18  來源:重慶日報

這些年來,一些地方大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些干部貪圖享樂、崇尚奢靡早已讓群眾怨聲載道。的確,說官話套話、搞形象工程、進高檔會所、大吃大喝等現象,哪一個不是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哪一個不是脫離群眾且為群眾深惡痛絕的,又有哪一個不會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可以說,這“四風”不除,就會像四道無形的高牆,把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隔離開來,不僅嚴重損害黨的形象和群眾利益,還會左右人心向背,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

如何對付“四風”?黨中央有針對性地開了四個藥方,即“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當前,全國各地都聚焦“四風”問題,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可謂是有聲有色。筆者認為,要徹底掃除“四風”之害,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應該做到真查、嚴懲、實改。

除“四風”要聯系群眾

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要去除“四風”,就必須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借助群眾的力量發現“四風”。群眾的眼睛是最雪亮的、心是最明亮的,他們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一定是我們最需要改進的,也是我們首先要解決好的。可以說,群眾就是“一面鏡子”,通過群眾我們可以看到自身的問題和不足。有鑒於此,我們要重視群眾,依靠群眾,讓群眾來提意見,幫我們找問題。我們要拓寬渠道、開門納諫,通過多種方式真正把問題找准找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立足聯系群眾、依靠群眾,通過搭建讓群眾廣泛參與的問政平台,讓群眾隨時反映問題、表達訴求、發表評論,使各級各部門存在的“四風”問題得以曝光,為除“四風”提供了線索,奠定了基礎。

除“四風”要逗硬嚴懲

毫無疑問,除“四風”不只是聽群眾反映,更不能聽了之后不了了之,而是要把重點落實到一個“除”字上。黨中央提出的“治治病”,本意是指發現了“病情”,找了“病因”,就要敢於下決心、下狠勁、下猛藥,真正鏟除“病灶”。換句話說,除“四風”就要敢於亮劍、敢於逗硬、敢於執紀,隻要出現了“四風”問題,就要堅決查處制止,徹底清除“害群之馬”。對檢查發現或群眾反映的“四風”問題,紀檢監察機關要迅速介入、准確核查、及時懲處、決不姑息。例如,對辦事服務中態度生硬、工作拖延、精神渙散等各種慢作為,對相關人員進行調整、更換;對重點環節、關鍵崗位工作中不作為、延誤發展時機、造成工作重大損失或產生重大惡劣影響的,及時“亮紅牌”罰下場,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對亂作為及時“出重拳”,對違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廉政准則》要求的堅決拿下,及時剔除影響發展的各類負能量,凝聚正能量。要大力開展清退會員卡等活動,遏制奢靡享樂不良風氣,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消除腐敗。

除“四風”要依靠制度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什麼是規矩?制度就是規矩。正如小平同志所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要解決“四風”問題,改進干部作風,不能靠運動的老辦法,新的更好的辦法是靠制度作保障,要在樹立制度的權威上下功夫。我們要認真建立健全各方面規章制度,強化制度保障,建立長效機制,從體制機制上堵塞“四風”滋生的漏洞,以改革的辦法鏟除“四風”滋生的土壤,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把“四風”關進制度的籠子。我們所立的規定要具體細化,標准要科學量化,操作辦法要可行化,監督檢查要可執行化,強化制度執行力,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而且要一邊立規矩、定制度,一邊抓整改、抓落實,對於違反制度、“四風”依舊、頑固不改的,要有明確的處理辦法,要有剛性執行。

除“四風”要持之以恆

凡事貴在持之以恆,持久才能長久,深入才能深刻。改進作風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除“四風”貴在堅持,重在“恆”字、難在“恆”字、成效也出在“恆”字,這就需要我們做長期准備、長遠打算,運用長效的制度,依靠常態的監督,不能疾風暴雨般地搞運動,這樣才能避免“一陣風”后出現“濤聲依舊”的尷尬。我們要讓群眾看到干部作風建設的新變化、新氣象、新成效,就必須經常抓、長期抓,用時間來驗証。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抓一抓就好轉,鬆一鬆就反彈,因此,我們不能隻做表面文章,不能走過場搞“一陣風”,不能作秀搞“形象工程”,不能抓一陣、鬆一陣地玩“彈簧游戲”,而是應該堅持常抓常新、長抓不懈,真正形成長效機制,要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形、實化於行,進而養成個人良好的行政行為習慣。各級領導干部要痛下決心去除身上的“四風”詬病,樹立經常抓、長期抓的思想,建立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善始善終、善作善成,讓心靈有觸動,作風有行動,群眾有感動。

(作者單位:綦江區紀委)

分享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