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圍棋中,“勢”是一種棋道,要實地還是要厚勢,是惜子還是取勢,往往決定成敗。兵法上更講勢,孫子在《勢篇》中有句“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在社會生活中,勢的考量也極為重要。於個人處世言,尚且講審時度勢,把握大勢﹔於公共治理言,更需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當下中國,存在各種各樣的勢。其勢之發端,固然普通人未必明察,古人即有言“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但既勢已初成,卻仍懵懂渾噩不知,或隻要眼前一點“實地”,或固守既得利益,就未免鼠目愚頑,輕則致未來的路變窄,重則誤國傷民。因而,是向勢而轉,還是逆勢而行,檢驗人的眼界,更考驗人的智慧。
近來,轉作風因民心所向,已成大勢。正在深入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便是強化這個勢。然而,躲到各種私密會所、娛樂場所繼續享樂、奢靡——“表面迎進去、實際推出來”﹔深入實際只是做做樣子,促膝談心僅僅聽了談了而已,凡此種種仍是逆勢之為。如果不及時向勢而轉,最終必會被上級放棄,被群眾唾棄。
前不久,世衛機構發布報告,首次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前幾天,東北三省遭遇“史上最嚴重霧霾”,高速封閉、機場關閉、中小學停課。進入“環境焦慮期”,呼吸清潔的空氣,已經不僅是評價發展成果的一個現實參照,還是百姓切身利益的強烈訴求,這個勢已然大成。如果還不取此大勢,還不著眼提質增效轉變發展方式,仍然汲汲於落后產能帶來的增速,戚戚於調整的陣痛、成長的煩惱,享受著“三高兩低”模式的余暉,就終將失信於民。
誠然“船大調頭難”,有的時候,向勢而轉的確有一個過程,疾速而轉易出問題。但是真轉還是假轉,群眾心明眼亮﹔是快轉還是慢轉,應當跟上百姓期待。比如,清潔能源替代需要時間,但新增天然氣的干線管輸能力可否再快些,是否可以優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於替代燃煤?淘汰落后產能誠非一日之功,但是否可以再提速?以群眾訴求為先,以發展質量為重,才會轉得緊、改得快。
向勢而轉,還重在不可逆、不回頭。進步了就別退步,鞏固了方能更進步。轉變干部作風,最要防的就是一陣風,風頭一過便死灰復燃﹔最要做的就是“釘釘子”,日拱一卒。轉變政府職能,最應當改變干預微觀經濟的思維與習慣,剎住利用權力尋租的歪風邪氣,否則簡的政、放的權,各種協會就想攬過來﹔取消了審批事項,又會變著法兒收回。轉變發展方式,不是轉移落后產能、污染項目,如果發達地區淘汰,欠發達地區接著,美其名曰“產業梯度轉移”,污染治理豈不“抽刀斷水水更流”?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變者,天下之公理也”,這個革與變的價值取向就是勢。休言向勢而轉的種種難處,面對改革開放之初的質疑——“讓一個人口眾多的民族在極短時間內來個180度大轉彎,就如同讓航空母艦在硬幣上轉圈”,35年裡,中國華麗轉身,舒徐有度。今天,繼續順應大勢,各級干部更應讓“轉”成為一種智慧和自覺,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觀念轉變中引領風氣之先,更盡知行之責。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30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