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作風建設大家談

密切聯系群眾是戒除“四風”的殺手锏

王官喆

2013年10月29日15: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眾所周知,蘇聯共產黨在隻有35萬黨員的時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並執掌全國政權,卻在擁有近2000萬名黨員時喪失執政地位並被迫解散。究其原因,最為重要的就是黨群關系破裂。一是官僚主義根深蒂固。蘇共領導層普遍施行專斷而扼殺民主,從而出現權力“真空”,與群眾漸行漸遠﹔二是奢靡之風蔓延盛行。大批領導干部言行不一,一方面以無產階級政黨自居,另一方面卻極盡資產階級的奢侈享受,使普通黨員的主體地位和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被嚴重虛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習近平同志指出,“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這‘四風’是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他還強調,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隻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

那麼,同為世界性大黨,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是能夠克服“執政周期律”,而永葆生機、歷久而彌新?答案隻有一個:堅持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善做群眾工作。人們都說,延安革命根據地政權是陝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來的,淮海戰役則是人民用獨輪車推出來的。可見,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戒除“四風”的殺手锏。

在當前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深化期,黨群關系發生了不同於以往的重大變化。從群眾主體的角度看,社會的急速轉型,使得原本單一的利益格局變得更為多元、復雜﹔社會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利益分配的不均衡﹔群眾法制意識、維權意識覺醒,並不斷訴諸網絡等新媒體。從執政黨自身的變化來看,隨著社會的發展,黨員干部的科學文化水平大幅提升,執政能力也不斷增強﹔過分追逐物質享受,使部分黨員干部腐化墮落,嚴重損害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

這些變化都給群眾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因此,我們必須及時調整群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緊緊維系好、發展好黨群干群關系和干群關系。

要體察群眾疾苦,維護群眾利益。毛澤東講,一切大話、空話都是沒有用處的,必須給群眾看得見的利益。鄧小平同志也曾多次強調,我們制定的政策,首先要看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諸如收入分配如何改革、環境惡化如何治理、食品安全如何監管、養老難題如何破解等關乎群眾直接利益和直觀感受的問題,要善於傾聽,深刻體察,及時解決,把滿足人民眼前的、局部性利益和長遠的、全局性利益結合起來。

要創新工作方法,拓寬民主渠道。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的產生、傳播和處理都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與此相適應,群眾工作也應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創新。例如,當下的政務微博、網絡問政平台、網上舉報投訴中心等,都是拓寬民主參與渠道的有益探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隻有渠道暢通了,才能夠網羅民意、集思廣益,從而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黨和群眾之間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血肉聯系。

要加強作風建設,凝聚社會力量。共產黨在群眾心目中的總體形象,說到底是由一個個具體的黨員干部構成的。因此,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的作風就顯得尤為重要。延安整風運動時,毛澤東曾指出:“隻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黨外有這種不良風氣的人,隻要他們是善良的,就會跟我們學,改正他們的錯誤,這樣就會影響全民族。”可見,黨的作風具有極強的示范作用和社會影響。因此,當前要力戒“四風”,將“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為黨的作風建設的有力抓手,逐步建立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長效機制,以良好的作風形象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濟南市歷下區委黨校)

分享到:
(責編:喬業瓊、趙晶)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