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網友在群眾路線網“群眾留言板”上集中反映的意見建議,工業和信息化部、審計署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高度重視,認真研究,並通過群眾路線網“群眾留言板”於近日作出書面答復。(據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應該說,“網友留言”板塊在很多網站都有,回應“網友留言”也不是一件新鮮事。而在當前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在群眾路線網設置“群眾留言板”,顯得具有特別的意義。這次工信部、審計署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認真回復“網友留言”,其實質就是在踐行“群眾路線”。
“網上納諫”聽民意。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關鍵是要堅持“開門納諫”,廣泛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開啟了人人擁有麥克風的信息時代。網絡以其獨特的時效性、開放性、海量性的優勢,搭建了最為活躍的意見表達平台,暢通了傾聽基層好聲音的渠道。當前,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91億,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群體。在一定程度上,以“虛擬身份”出現的網民意見就是現實生活中群眾意見的集中體現。這次在群眾路線網開設“群眾留言板”,有利於人們通過網絡的陣地,方便快捷地提出自己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成為問需於民、問政於民、問計於民的集散地和顯示屏。
“網來網去”答民問。從一定意義上來看,網友的意見是開展群眾路線教育的“鏡子”。因為隻有廣泛而又認真地聽取真實的民意,才能找准問題、查清根源、明確方向。對群眾通過網絡提出的意見建議,不能抱著“沉默是金”的態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不能置之不理、漠不關心,否則就會讓一些真知灼見變成“沉默的聲音”。這次工信部、審計署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面對網友的留言,沒有退避三舍,也沒有三緘其口,而是認真對待、仔細研究,通過群眾路線網“群眾留言板”及時回復、逐一解答,體現了對網友意見的重視,說到底就是對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尊重。
“網下整改”聚民心。網上回復不是終點,而是網下整改的起點。因為任何網上反映的問題,還需到網下用實際行動來解答。從工信部、審計署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的回復來看,不僅剖析了問題的根源,而且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舉措,明確了整改提高的目標。可以說,面對網友提出的問題,堅持對症下藥、虛功實做、即知即改,這不僅是一種責任擔當,也是一種公開承諾。向網友作出公開回復,就是把整改的方向和目標置於網友的監督之下,做到有什麼問題、改什麼問題,發現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隻有這樣,才能贏得廣大網友的信任和支持,凝聚改進工作、提高效率、服務基層、推動發展的正能量。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積極回應“網友留言”,不讓來自網絡的民意丟失在“遺忘的角落裡”,不讓草根的網民成為“沉默的大多數”,這是貫徹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也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人們期待這樣網上網下的良性互動更多一些、更真一些、更好一些,確保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