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人民論壇:“下去還比上來難”

斯日古楞

2013年10月25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958年,朱德到蘭州五泉山考察,看到一座牌坊上,正書:“高處何如低處好”,后書:“下去還比上來難”。朱德感慨道:“古人把‘下去還比上來難’寫在這裡,也是寓意很深啊!要是同我們的現實情況聯系起來看,的確是‘下去’更難些。”

  為什麼朱德說“下去”更難些呢?顯然,他把“下去”推及開來,賦予更為深刻和普遍的意義。今天讀來,依然很有啟發。

  “下去”可以看作是下基層。對領導和機關干部來說,無論是蹲點調研還是基層代職,顯然要比坐辦公室裡“發號施令”難度大。有的常年走不出“文山會海”,周旋於各種迎來送往,偶爾下基層也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下不去有各種借口和理由,如工作太忙沒空下去、信息發達不用下去、擔心遇到麻煩不願下去等。歸根結底,是在感情上疏離基層,在作風上脫離群眾。

  “下去”可以看作是處逆境。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當事業發展順利、前景看好時,往往心氣高、干勁足,當事業發展受挫、進退維艱時,則容易泄氣鬆勁。“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度。”逆境和挫折,是阻擋弱者的高山,也是冶煉勇者的熔爐,更是砥礪強者的礪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鄧小平同志歷經三落三起,不僅沒有一蹶不振,反而積累了治國理政的豐富智慧,成就了非比尋常的開拓精神和豐功偉績。

  “下去還比上來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有的黨員干部能上不能下,力不從心卻不肯學習提高,在位不作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的上任之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群眾口碑甚佳,一旦離任或提拔無望,就判若兩人﹔有的最初知道“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然而功成名就之后,再也找不到從前的心勁了。

  “下來”之所以難,除了在下來時容易大意、懈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在上來的時候可能埋下隱患,一旦禍起蕭牆,想不下來也不行。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有句名言:“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從這一業界公認的“藍斯登原則”可以看出,一個人在攀高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保持梯子的整潔”,下來時就可能滑倒,而且爬得越高,摔得越慘。多少貪官因為東窗事發而自取其辱,多少企業因為急功近利而轟然坍塌,就是最好的明証。

  我國蒙古族作家鮑爾吉·原野在《下山才算成功》一文中寫道:“人人都有下山的時候……下山是比賽的后半段,也是接近終點的一段。如果它不代表成功,還有什麼成功可言?”徐向前元帥指揮作戰時強調“堅持最后五分鐘”。越是最后幾步,越是最后幾分鐘,越能考驗一個人的意志,越能決定事情的成敗。“下去還比上來難”,不僅概括了一種社會現象,而且揭示出一種成事的智慧和人生的哲學。

  潮起又潮落,花開又花謝。無論“上來”還是“下去”,都是人生的不同狀態。正視“下去”之難,不是為了躲避,而是為了警醒。如果能夠來一個漂亮的轉身,留一個優雅的背影,何嘗不是一種境界呢?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25日 04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