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作風建設大家談

以“群眾身份”走群眾路線

潘艷

2013年10月21日17: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干部要聽民意、察民情、得民心,需脫掉官袍,布衣加身,以“群眾身份”走群眾路線,與群眾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接地氣”,“有人氣”。

以群眾思維作為“連心橋”,聽真聲音。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是了解“群眾到底需要什麼?”。然而高高在上、頤指氣使,肯定聽不到群眾的真聲音。做好群眾工作得有“群眾思維”,要站在群眾立場,從群眾利益出發,運用群眾語言,了解群眾,親近群眾,深入群眾,善於與群眾交朋友,把自己當群眾, 把群眾當親人,面對面,心貼心零距離地交流溝通。同時,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這樣老百姓才能接受你,敢於說真話,吐實情,才能真正聽到來自基層、來自老百姓的聲音,找到工作的出發點和切入點。

以群眾感受作為“試金石”,查准問題。“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語說明,沒有切身體會,難以知道種糧的艱辛。如果,領導干部們天天坐在空調開放的辦公室,難以感受到普通大眾的疾苦,作出的工作決策也會“水土不服、陰陽失調”。因此,需要領導干部們拋開面子,放下架子,邁開步子,輕車從簡,走近群眾,與老百生同甘共苦、患難與共,體會人間疾苦。如:到醫院不搞特權,同群眾一樣排隊挂號候診,體會看病難﹔放棄豪車,坐上公共交通車,體會擁擠而擁堵的公交﹔高溫天氣到建筑工地,同工人們一起揮汗如雨﹔到田間地頭拿起鋤頭,體會農民的艱辛。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切膚之痛,才能把老百姓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問題,才好對問題把脈會診,對症下藥,解決各種沉疴頑疾,達到藥到病除之效。

以群眾標准作為“檢驗尺”,求實效果。“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工作開展成效如何,要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唯一的檢驗標准,不唯上,不唯官,隻唯實。請群眾當裁判,由群眾打分評價。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沒有?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沒有?幫群眾做了幾件好事、實事?出台了幾項惠民政策?這些實實在在,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正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目的所在。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四風”,去除浮燥,少搞些花架子,少修些面子工程,把財力和精力花在為民務實方面。隻有群眾過上好日子了,才能實現全面小康,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作者系樂山市犍為縣泉水鎮黨委副書記)

分享到:
(責編:喬業瓊、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